投資未來 小心行騙長官(添馬男) - 添馬男

投資未來 小心行騙長官
(添馬男) - 添馬男

任志剛同林鄭扯貓尾,指《基本法》第107條關於公共財政力求收支平衡、量入為出及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可作彈性解釋,認為過去十年曾俊華任財政司時過於保守,應該將公共財政投資未來。其實,白頭佬係咪老到懵咗,這從來都不是甚麼硬性規定,佢做金管局總裁,即老董年代經濟衰退,梁錦松便以赤字預算去振興經濟,被稱為「赤松」。至於擴張政府公共開支提振經濟,亦是老董故技重施,他任內多項大白象項目,大家似乎忘記了,下次去偷情,不妨去數碼港那間酒店,因為成個數碼港猶如空城,擔保唔會撞到熟人。至於曾蔭權任內十大基建上馬,也是投資未來,結果單是鐵路及大橋,超支已過千億,這些都是香港納稅人血汗錢,結果是為了與內地融合,使錢如倒水。
要理解《基本法》107條,必須回到歷史背景中,這是繼承港英年代所訂下的保守理財哲學,由於殖民地體制不民主,英國人引入內部制衡的機制,以約束殖民地總督。1971年麥理浩出任總督,任內展開大規模社會建設,要將香港變成亞洲現代化模範城市。其間公共開支大幅增加,曾連續三年錄得巨大的赤字。出任財政司的夏鼎基認為需要約制,他訂下了政府公共財政管理原則,就是今天《基本法》107條。這些理財原則並非教條,事實上九七後早就當耳邊風。

社會矛盾不在理財在政制

白頭佬的錯誤,是特區自亞洲金融風暴香港長期陷入衰退,董政府早已背離107條,所謂教條主義演繹107條指控是無中生有,這一點當年曾任職庫務局的林鄭應該比誰都清楚。至於過去十年政府累積龐大財政盈餘,是來自賣地非經常收入,並非因為在開支上比曾俊華㩒住荷包,據悉在689年代,曾俊華從來冇因為公共財政教條而阻止梁推行任何政策。689意圖打開財政儲備大門,仿效主權基金,將錢投資在內地,甚或去南沙買地,這些「投資未來」大計之所以被打沉,絕對不是因為《基本法》107條,而是因為這些政策上的重大改變,弱勢政府欠認受性,政府內部都冇辦法達致共識,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最清楚不過。
誰又估到今次係由任志剛出手諉過於曾俊華,與林鄭月娥一唱一和,反而講句公道說話的是梁粉財政司長陳茂波,究竟林鄭乜嘢玩法?務虛討論公共財政哲學,乃項莊舞劍,目的為林鄭大灑金錢鳴鑼開道。今日香港社會矛盾嚴重,源於公共政策失去調節所得分配的功能,而不是因理財保守,派錢唔夠。病灶是在政治體制,而不在財政管理體制。試問特首及政府冇普選基礎,點樣可以克服利益集團,大幅改革退保、醫保及社會保障,五年內搞掂這三座大山,先係當前要務。林鄭當日點樣「砌」支持全民退保的周永新教授,言猶在耳!如果白頭佬、林鄭等人認為「投資未來」就是大搞跨界融合基建、內地「一帶一路」項目融資或港版淡馬錫,咁就真係大鑊了!
為政之道,在乎誠信,林鄭要交代具體究竟想玩乜,無謂再搵個任內一事無成兼過氣「中央銀行行長」搞務虛口水戰!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