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請住劏房樓 - 林夕

改善生活請住劏房樓 - 林夕

地產代理公司大老闆覺今是而昨非似的,表示以前還覺得那種劏房式單位讓新一代居住質素下降,經前線員工反映買家心聲,原來大有改善,滿意得很。
那當然,又沒人持槍脅迫他們,都是自願的,都要排隊搶位置,當然也是覺得今是而昨非,會比之前理想,有哪個新業主是哭喪着臉如遭天劫的?
只是前線員工反映的意見,實在無愧於地產代理天職,一張利嘴果然厲害。他們厲害,他們天大發現這些單位客戶以單身或是沒小孩的夫婦為主,一個起兩個止,所以呢,相比起之前一家兩代至幾代同堂,環境何其寬大。以標準劏房實用面積兩百呎計,的確比一般人父母同堂時期的房間大,可惜這大概20呎乘10呎的面積,扣掉了廁所櫥櫃工作陽台走廊及其他有的沒的,就難說了。同堂而居,客廳飯廳都與一家人共用,雖不是純私人空間,也是一家親割讓出來的租界地。劏房就等於直接從大家庭分割出來自住,要在小單位內無拘無束,抑或大一點跟長輩共處,是個人決定。
少子化家庭與一代同堂,是多少年來的大趨勢了?重點是改善的代價,比起之前也大大大到大部分人負擔不起,負擔得起也不會服氣,即使服氣,生活空間改善了,生活質素也必然下降,至少幾年內不敢亂旅行,不敢轉工作,人生的選擇被房貸綁架了。又當然,成功分拆獨居者若靠父幹,如此改善,自然無任歡迎。
三百多萬買一個二十呎乘十呎的間隔,對比平均收入水平,合不合理,大家心中有數。香港樓價發瘋太久,雖然還是有很多人跟隨起舞瘋得起,卻總不能因為習慣了適應了沒奈何了,就慢慢倒過來慶幸滿足甚至感恩,把不合理的代價視為理所當然。
大老闆向來崇尚道德經上善若水的處世哲學,水最能適應最能以柔制剛,流入任何容器都自在無礙,不過,流水不腐,人即使柔軟靈動如水,困在狹窄的溝渠裏太久,是會發臭的。更何況,水之所以上善,是因為水滴可以穿石,可以化成天上雲、杯中酒,可大可小,以目前社會下流化,廁身於兩百呎超大型太空艙內,幾時才再可以流動呢?吹水也不能吹太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