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板擬引入同股不同權主板恐遭污染

創新板擬引入同股不同權
主板恐遭污染

【本報訊】同股不同權公司有機會於新設的「創新板」上市攻港,諮詢尚餘兩星期時間結束。是次討論氣氛較2014年開放,但綜合專家及證監會過去3年有關同股不同權言論,市場普遍仍有兩點憂慮未解,包括跨板收購合併未設限,憂同股不同權終會「污染」主板;而來港作第二上市者,港交所建議借用美國集體訴訟制保障本港小股東,此舉更被指無視兩地法制差異造成監管套戥,越洋參與美國訴訟亦十分昂貴。
記者:黃翹恩

同股不同權第二度闖關,港交所(388)吸取教訓後,建議這些公司只限在創新板上市。但專家擔憂雙重股權終會透過跨板收購合併、分拆資產等途徑「污染」主板,主板政治上亦難抗跟隨。
港交所是次建議另設新板容納同股不同權,與主板、創業板間亦不設簡易轉板機制,避免市值大的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指數後,被動基金不情願地追貨。

受跨板收購影響

然則創新板公司可否進行跨板收購合併,以躋身指數成份股,博大型基金追入?文件對此無詳細着墨,僅提議創新板公司須遵守主板上市規則,包括重大事宜須經絕大多數表決通過。董事學會卸任主席黃天祐表示,創新板公司理論上可高速增長,若規模大到足以併購主板公司,以小控大的槓桿加倍放大,即進一步濫用同股不同權。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總裁Jamie Allen指,若公司以「新經濟」企業身份,以求在創新板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可能會重演千禧年時「大量公司改名為cyber、dot com扮作科網公司,難排除內地私人公司來港騙人」,屆時的跨板收購合併就更容易污染(pollute)整個市場。創新主板上市門檻、監管要求都與主板看齊,明顯是為主板準備接受同股不同權而設,主板政治上很難抗拒跟隨。
不過,有外資行分析員指收購合併純屬商業決定,就如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發展理想,亦未必想收購紐約交易所上市公司。
通訊軟件Snap Inc.於年初發售零投票權股份上市,市場譁然,指數公司MSCI、富時今夏分別諮詢市場應否納入此類股份。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主管黃偉雄接受查詢時表示恒指暫無立場,日後視乎需求或考慮另設指數,不過「起碼要有番咁上下多公司先做到」。現時最少成份股的是恒生中國內地石油及天然氣指數,只有6家。
2014年太古系支持同股不同權。太古集團發言人稱集團正研究創新板諮詢。至於長和(001)主席李嘉誠當日曾明言傾向支持同股同權,對於是次創新板建議,長和系發言人截稿前未有回覆。
現時香港上市條例第15項應用指引要求,公司分拆資產至任何交易所上市須由獨立股東批准,分拆後餘下部份亦須符上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