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嗇色園黃大仙祠擬明年七夕舉行「七姐誕」,單身女性可參拜七姐祈求良緣。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指,古時女性在封建思想影響下,沒有行動自由,每年只有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姐誕較自由。他指未來需翻查史料,盡量還原七姐誕拜神儀式,讓市民從文化角度了解傳統習俗。
冀還原傳統單身女性祭七仙
黃大仙祠現時已有月老及佳偶天成神像,讓參拜市民祈求美好姻緣。李耀輝指祠方計劃明年七夕舉辦七姐誕。他指古時三步不出閨門的女性在當日可以共聚聊天,亦會拜七姐祈求良緣,「拜咗七姐、七仙之後,希望搵個好嘅配偶,終生幸福」。李耀輝指具體拜祭方式仍要考究,希望可還原七姐誕傳統儀式。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葉德平博士指,七姐誕是「女性為主」的節日,在古代有獨特儀式如對月光穿針,例如一條線穿過五支針,代表得到織女眷顧其心靈手巧。而七姐誕亦稱七夕,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相會的日子,故賦予愛情意義。葉德平指七姐誕慢慢被遺忘,除因市民不知道其意義,亦與節日無法製造商機,因此沒有商人推廣有關。
黃大仙祠昨亦首辦「普道文化同樂日」,今年以舞獅為主題,園方除了安排舞獅表演,更舉辦兩場體驗舞獅工作坊,教導市民如何舞動獅頭。葉德平指,其實獅子非中國本土事物,經絲綢之路傳入,與宗教和傳統文化有密切關係,象徵吉祥和大無畏精神。
嗇色園未來計劃推廣更多中國傳統習俗和節日,亦有意從年輕人着手。以往嗇色園旗下的學校有「經訓班」,後來因經費不足和教育改革而停辦。
李耀輝指現時嗇色園財政改善,考慮重開經訓班,將儒、釋、道三教之精義編為經訓,例如《弟子規》、《三字經》和《道德經》等,希望學生每周可以上一至兩課。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