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少女校從前也收男生,所以李小龍讀過聖瑪利,而友人宋以朗,六十年前亦同姊姊宋元琳在聖保祿學校上過課,當時許鞍華更是宋元琳的同班同學。除了名人校友眾多,聖保祿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校服漂亮,而我自己則特別欣賞那兩字拉丁文校訓:Omnibus omnia,出自《聖經.格林多前書》拉丁文譯本,意思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關於「Omnibus」(為一切人),有點冷知識可以講講:英文「Bus」一字,其實從「Omnibus」截取,但為什麼巴士稱作「Omnibus」呢?有說,十九世紀法國最初期的公共馬車,停在一間叫「Omnes」的製帽店前,那店子的大招牌寫着「Omnes Omnibus」,意思是「為所有人服務的Omnes」,於是乘客便稱店前的公共馬車為「Omnibus」,後來傳至英國,簡稱「Bus」。言歸正傳,聖保祿校訓是什麼意思呢?經文脈絡是這樣的:保祿為了傳揚福音,令眾人得救,主張基督徒在遵守耶穌訓導的前提下,當盡可能改變自己,融入各地文化,遷就不同人的性格,「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為贏得那軟弱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古希臘原文:tois pasin gegona panta, hina pantos tinas soso)。思高本、和合本中譯皆據古希臘文,把末句譯作「為的是總要救些人」,但拉丁文譯本則說「為拯救所有人」(ut omnes facerem salvos),到底哪一個對?其實只是譯者參考的稿本不同,拉丁文譯者看到的版本,應該是「pantas soso」,而非「pantos tinas soso」。
Omnibus omnia,不是叫你成為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變色龍,而是教你因時制宜,為達到某個高尚目標而稍作妥協。重點不在妥協,而在高尚;妥協目的不是利己,而是利人。從根本意義看,聖保祿校訓跟《維摩詰經》這句話是相通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只有一以貫之的人,才夠道行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