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這條題目比起「雲格應否永續阿仙奴」更難預測,但有心人不停進行研究。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便策劃了一場「機器人記者」的採訪實驗。採訪對象是一個研究人工智能多年的科技觀察家凱利,而採訪的記者,叫佳佳,一個女性機器人。
這位佳佳穿著一身中國古代服裝,牡丹刺綉長裙,還梳了一個高高的髮髻。這一個古代美女,就是一個機器人「記者」。
她和凱利透過視像電視進行交談採訪,注意,一方是人腦,一方是完全的電腦。
你可能也喜歡和Siri聊天,但Siri只能在預先輸入的資料中找出答案回應,譬如甚麼「你好靚」,Siri便從一堆官方答案中回答一句「你搞到我面紅」。但Siri不懂自行思考,不會突發講一句「你係咪想溝我?」
佳佳可以。中國設計的這台機器人,用了人工智能,就是要她自行回應,自行思考。
結果佳佳竟然主動問凱利,「你喜歡我嗎」,成為機器人向人類示愛的典範。
這個實驗只是第一步,新華社策劃這個活動,長遠希望,創造出可以代替人類工作的機器人記者。
這還真是諷刺。今天的新聞機構,把一個個活人壓迫成機器人,不要太多思考,跟足官方新聞稿,跟足北京口徑立場,不要質疑不要考究,不要加入太多個人意見太多判斷,憑甚麼說拳打腳踢你是肚裏條蟲嗎?
我們把記者由活人訓練成不停工作無思想的機器人,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希望發明一些有思想有判斷不要墨守成規不守程式規限的機器人。
那麼訓練出來的機器人記者,如果失控問了逾越底線的問題,是要指責機器人「不愛國」嗎?機器人應該愛哪一個國呢?如果機器人最終不聽話,是否又要由活人取替機器人?畢竟今天的活人,有時比機器人,更易控制更加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