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來腳往的擂台,流金鑠石的灶頭,陳佑良(良哥)絕招「拋鑊上勾拳」打遍這兩個舞台。曾為職業拳手的他公開賽未嘗一敗,但為生計卸下拳套拿起鑊鏟,由頒獎台最高級跌到廚房最底層被呼喝,憑習拳練就堅毅重新出發,終成富豪級食肆的行政總廚。由武入廚,良哥成功秘訣是將客人視作對手,並接受挫敗去改進,「你唔係要擊倒佢,而係要贏得佢嘅掌聲」。
膝撞、勾拳、側踢,敏捷的動作配搭澎湃的爆發力,今年已53歲的良哥,戴起拳套訓練,絲毫不見老態。14歲輟學投身社會,受李小龍影響以搏擊家為夢想的他,當年趁工作空檔學習武術,洪拳、蔡李佛、實戰空手道均有涉獵,直到遇上80年代拳王江富德,「原來打拳都可以搵自己夢想」,於是全心投入拳擊運動成職業拳手。
良哥形容頭兩年全職拳手日子相當辛苦,星期一至五要練拳教拳,周六、日則要到酒樓做雜工幫補收入,「香港運動員好難自給自足,生活唔容許你唔咁做」。
良哥指自己當時的目標是上擂台,「嗰時係想同人比試,𠵱家諗番係想實踐所學嘅嘢」,屢次贏得拳賽錦標,更曾到灣仔伊館打轟動全港的「三大拳館大火併」,風光一時。
學廚受盡侮辱不言退
至1983年政府立法規管打擂台必須戴上頭盔護甲,令比賽可觀性大減,良哥為生活決定轉型加入福臨門學廚,「覺得做廚房係專業啲技能」。但加入廚房要由低做起,習慣在擂台接受眾人仰望的他形容是天壤之別,「曾經光彩過,突然跌落谷底好難過」,回憶無經驗做錯事時受盡侮辱,「佢哋鬧嗰啲係完全唔會客氣,惟有咬緊牙關忍咗佢」。
良哥將打拳學到的堅毅放到學廚,「相信肯苦幹,將來一定可以捱出頭」。在廚房工作需要大量體力,「一個lunch都要3至4個鐘」,他利用拳手的身體優勢,更將招式融入炒菜,「好似拋鑊就同上勾拳好似」,做起事來比其他人事半功倍。
良哥又會將客人視為對手,「要贏得佢嘅掌聲」,經常留意收回來的食物食剩多少,更趁到會時與客人面對面溝通,「好廚師要接受自己不足,好似打拳今日我輸肘膝,點解我會輸呢?挫敗要承認,改咗,聽日先可以贏番佢」,終於捱出頭晉升行政總廚,現掌管有「名人飯堂」之稱的灣仔福臨門。
良哥擅長以「炆扣燉」處理珍貴食材,原來良哥是從當年福臨門一位老師傅身上學懂,認為傳承特別重要。他指本地飲食業自沙士後轉差,又缺乏新人入行,如今正面臨青黃不接,「要做到滿足每一位客人呢個終極要求,靠一個人一定唔夠」,現時全力投入培育下一代接班人,「𠵱家有好幾個(徒弟)已經成長咗」。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