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住做生意」的一地兩檢(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阻住做生意」的一地兩檢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政府一地兩檢方案推出後,不少人把焦點放在能否在高鐵用社交媒體、內地人員在西九持槍、香港與內地刑法的分別。這些問題雖然搶眼,但普羅市民會說「不乘搭高鐵就可以了」或「去到羅湖都是這樣的」。建制派會說,可以討論把在西九與高鐵車廂內適用的內地法律收窄,以此把整個違反《基本法》的一地兩檢合理化。
同樣地,有些聲音說,要反對的不只是違反《基本法》的一地兩檢,大家還應該反對整條高鐵。當年高鐵撥款怎樣夾硬通過、效益怎樣被誇大,香港人都明白。但香港人亦是很實際的,要他們現在擱置幾乎落成的鐵路是沒有可能的。如果把戰線從一地兩檢拉到去整條高鐵,這只會墮入政府的圈套。政府可以更容易地混淆視聽,說反對整條高鐵更反映反對一地兩檢是不切實際,說反對一地兩檢的人只是想封閉香港,說這是仇視中國的政治化行為。
十四、五年前反《基本法》23條立法的運動教訓我們,要在一個市民原本以為是「好事」的議題把民意逆轉,有些事是要注意的。第一,不可以為一時的頭條新聞而只懂「靠嚇」,因為把東西說太「大」只會令市民感到難以置信。第二,不能把議題拉得太闊,因為容易被混淆、模糊,反而需要很有焦點地去「打」一些香港人平時會着重的東西(當年23條立法就專注在言論與集會自由及這怎樣影響香港國際城市地位)。
以此為鑑,一地兩檢應該怎樣去對抗?關鍵就在於回應香港人着重甚麼東西。直接一點說,香港人最着重的就是賺錢。政府亦是看中這一點才大打一地兩檢「方便牌」,因為方便就是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正因為這樣,任何只懂否定一地兩檢方便的論點,或在沒有其他補充下說「方便不是一切」的說法都很難被市民聽得入耳。
但反對一地兩檢者怎樣能把議題與賺錢掛鈎?上星期六晚,康宏金融集團行政總裁莊偉忠在社交媒體炮轟政府「霸王硬上弓」、犧牲了法治。其實,從商、從事金融界與服務他們的專業人士私底下都提起,擔心政府處事竟然毫無諮詢,還要用「我說的就是法律」形式靠人大常委會決定繞過《基本法》。對他們來說,這表示政府一意孤行,更表示以後如果政府想做可能違反《基本法》的東西、只要把事情「踢」上去給人大常委會授權就可以。這種處事方式影響生意人很着重的法律與憲制確定性,為投資者帶來多一些營商風險。
長話短說,在一地兩檢問題上,政府說的「方便」對營商只有小幫助,但實施方式就為一眾投資者帶來風險,對營商構成大傷害。我們應該不斷提醒務實的香港人,向他們說政府的一地兩檢計劃簡直是「阻住做生意」。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