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昨天談到教育局副局長的任命,強調人選由局長推薦,「並不存在有人夾硬將啲名交畀我,再叫我交畀局長委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見傳媒,多次強調蔡若蓮由他推薦並有和業界討論,但沒透露曾與誰人討論。
英國電視連續劇《首相大人》有一句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事,直至官方作出否認。」多次作出否認,等於說「隔壁張三未曾偷」,更令人覺得那就是事實。
5年前,胡錦濤訪港,提到「香港應多重視國民教育,讓愛國愛港的精神得以延續」。去年1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向各省市下達俗稱「國教5條」的黨內文件(紅頭文件),要求強化對台灣及香港、澳門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並指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要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講話」。
上月習近平訪港,強調「未來5年……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6月22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訪問蔡若蓮片段,她在節目中談每周升國旗儀式,說:「讓我們的孩子不光對香港有情,更加有中國心。我想這個是我的使命。」
6月23日,《香港01》引述消息人士指,原來北京屬意蔡若蓮坐正做教育局局長,因為教育政策是政府的「重中之重」,特別近年港獨崛起,「教育青少年『我是中國人』概念,及將中國歷史納入初中必修科,成為逼切任務」,需要信得過的人任「大旗手」,惟因林鄭擔心由「紅底」的蔡若蓮做教育局局長,引起民情反彈,才將蔡「降一級」任副局長。
《香港01》曾經抹黑林榮基和宣稱中共寬大對待劉曉波,它在中共方面的消息來源,應該不假。蔡若蓮昨天回應任命說應該「對事不對人」,但任命本身似乎是「對人不對事」也。
林鄭昨天又說,很難明白一個副局長的委任,為何會提升至同教育界開戰的層次。
了解上述北京對推行愛國教育的急切,和任命蔡若蓮的背景,倘若仍然不明白何以說是對香港教育界的開戰,那麼我們對林鄭就真是「很難明白」了。
甚麼是中共愛國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如去年中共教育部文件所說的,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和學習習近平講話。
甚麼是把中史納入必修科的急切任務?蔡若蓮2015年11月在報紙專欄稱「置身國家歷史博物館……由衷地為我們民族感到驕傲和自豪……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中共國家歷史博物館原來不是要列出歷史真實,而是為了「開創未來」。於是愛國主義的歷史教育就是有選擇性的歷史,即一方面突出外國侵略者曾經的殘暴,一方面略去中共領導人自身的暴行和錯誤。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民族主義的、反西方的受害者心態,為中共繼續執政「開創未來」。
根據《香港01》關於北京原意的報道,和央視的訪問,蔡若蓮雖居副局,實際上受重用程度一定凌駕局長。由她來推行愛國教育,就是否定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建立自主意識的教育方向,灌注對中共宣傳的盲目服從。這還不是對香港教育界開戰?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