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香港第一包租婆」陶三姑,追問強國猿公公,有關一地兩檢一樓兩租的疑惑。我對三姑(1895~1983)意猶未盡。
她是陪伴香港人成長的經典諧星,雖是小人物,但十分出名,她參演過的粵語陳片數百部,名單水蛇春咁長。但在片中她沒有名字,幾乎都是三姑、六婆、八婆、四嬸之類,「求其一個名」但角色深入民心,常演龜婆、媒人婆,但以狠辣追租的包租婆見稱。
別看她一隻倀雞胖母鴨般縱橫板間房,早年她也曾是首席粵劇花旦「銀老鼠」,走埠上海星馬登台。當年(清末民初)還是上海劇評人筆下的風騷艷旦:「她稱纖得中,體態輕盈,一翦雙瞳,尤足令觀者魄奪。唱工清脆,歷歷如出谷黃鶯,表情媚絕。」──可見人人都擁有過花樣年華。後來才變三姑。
別看「銀老鼠」一名那麼趣致滑稽,二三十年代名伶,名字都很啜核,笑死人冇命賠。清末民初粵劇花旦都由男性扮演(稱乾旦、男旦),當時的七大男旦是勾鼻章、仙花發、美人昌、大家廣、白蛇森、蛇王蘇、紮腳文。及後女旦也興起了,除銀老鼠外,還有紫葡萄、陳皮梅、上海妹、小飛紅、桂花甜、桂花鹹(即譚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