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愛國」是教育官員的原罪 - 林檎

蘋論:「愛國」是教育官員的原罪 - 林檎

林鄭月娥上任特首之初,刻意營造與梁振英路線切割的形象,強調要修補社會撕裂、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那她為甚麼要在二萬人聯署反對、教育界一片抗議聲中,仍堅持委任教聯會副主席、福建中學校長蔡若蓮出任副教育局長呢?

任命蔡若蓮執行習指示

大家可還記得今年七月一日,習近平在香港特區政府就職禮上的講話?當日他在總結時說:「未來五年……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央向特區政府公開頒下的教育政策最高指示,是習近平公開交給林鄭月娥的政治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任命蔡若蓮對林鄭來說,就顯得不可抗拒了。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昨日反駁外界對任命的批評,指若因蔡若蓮「愛國」就反對她出任教育局副局長,是說不過去,又認為不能把愛國愛港變成一種原罪。
這真是說到問題的核心上。若一個人認為只有信奉中國共產黨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才算「愛國」;而他或她又相信國民教育就是要向下一代灌輸這種「愛國」觀念,那對不起,由這樣的「愛國愛港」人士擔任教育官員,推行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將是荼毒香港學生的禍端。
五年前,梁振英上任特首之初,獲公帑資助、教聯會轄下國民教育中心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因一味歌頌中共政權的偏頗內容,讓公眾識破國民教育的洗腦本質,引發反國教社會運動,成功迫使當局擱置國教成科。

國教化整為零滲透校園

五年過去,特首換成林鄭,她必然會盡力達成這個梁振英沒有成功的任務,執行習近平的指示,大搞「愛國主義教育」。只是她吸取了國教一役的教訓,不會再以獨立成科的方式硬推,而是化整為零,滲透校園。
教育局之前更新「中學教育課程指引」,要求初中教授51小時《基本法》,日前在官方網站上載了供初中教師使用的教材,當中提及《基本法》賦予港人的自由與權利時,形容香港是「示威之都」,竟指「捨有效的諮詢溝通機制不用,卻搞街頭抗爭,只反映一部份香港人民主意識的粗糙和膚淺」,又指引學生考慮是否參與遊行時,可考慮的因素是「舉辦遊行的團體有沒有其他意圖?」
這只是化整為零滲透式推「國民教育」的例子之一。今天履新的蔡若蓮說,會以平常心看待任命,但香港的教師、家長和同學們,又是否可以「平常心」看待新一波的「愛國主義教育」呢?五年前,不想坐以待斃的教育界、家長和學生聯手捍衞了孩子,五年後的今天,又會如何面對步步的進擊?

林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