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神經病變 肚瀉又腳痹無法根治 宜及早嚴控血糖

糖尿神經病變 肚瀉又腳痹
無法根治 宜及早嚴控血糖

【本報訊】腳麻痹及肚瀉原來與糖尿病有關。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表示,高血糖會破壞血管,若傷及神經線相關微細血管破壞供養,就會出現神經病變。神經病變影響範圍廣泛,病人可能出現手腳麻痹,亦可致便秘或肚瀉等,惟病人對此併發症普遍認識不多,誤以為其他問題未有及時治理,終令情況不能逆轉。
記者:嚴敏慧

本港糖尿病患者不斷上升,估計現時已達70萬人,而且有年輕化趨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丘思欣表示,以往50多歲才發病,現時30多歲發病大有人在,甚至20歲以下也有病例。原因與香港人生活習慣有關,包括自小吃快餐、飲汽水,加上運動不足,導致肥胖超重,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會出現不同併發症,其中糖尿神經病變常見卻經常被忽略。丘思欣表示,臨床上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以影響四肢為主,腳部較多有症狀,病人兩腳可出現麻痹,有針拮、蟻咬感覺,部份人會有嚴重痛楚,如刀切、電擊或火灼,晚上痛感更加嚴重,亦可能感覺出現變化,「冇着鞋踩落地好似踩棉花」,甚至失去感覺,「感受唔到尖物,連冷熱感覺都冇」。

失知覺 灼傷變潰瘍

丘思欣指,若病人不慎腳部出現微細傷口,加上本身血液循環不佳,傷口可以長期發炎。她舉例,有女病人上一個冬天腳凍用暖包敷雙腳,結果感覺不到過熱兩腳被灼傷,傷口發炎潰瘍,至今事隔5個月,炎夏已到,傷口仍未癒合,該名病人其實早有腳痹,但未有留意,最終出現糖尿腳。
其餘糖尿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病變,會影響器官如心臟、腸道,病人容易暈眩,尤其踎低起身後,亦可能出現肚瀉或便秘等腸胃問題。至於近側神經病變,主要影響病人大腿,病人大腿無力,甚至肌肉萎縮。
丘思欣稱,半數糖尿病患者會有神經病變,糖尿病齡越長或控制越差,出現機率越高,惟大多病者不知道麻痹等與糖尿病有關,以為是坐骨神經問題,甚至有人確診糖尿神經病變,才發現患糖尿病。

藥物只能減輕症狀

神經被破壞不能逆轉,治療以減低症狀為主,如用藥紓緩痛及痹感,故預防最為重要。丘指,要防止神經病變出現,血糖要嚴格控制,煙酒會破壞神經線故要戒除。患者要控制飲食防止血糖急升,但卻不能「戒得太清」,食物中穀類、奶類、紅肉都有維他命B,缺乏維他命B12會破壞神經線。另外,部份糖尿藥會阻礙維他命B吸收,患者可考慮額外補充維他命B。
丘思欣指,病人發現有神經病變症狀,應求醫做測試,如音叉測振動感覺,對壓力儀器測受壓感覺等,及早發現問題,能防止惡化。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