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島華富邨重建方案拉鋸多年,南區區議會昨通過華富邨重建計劃的優化方案,包括總發展範圍由約18公頃,減至約13公頃,住宅樓宇總數也由13幢減少至11幢,但是會維持原有建屋目標,合共可提供約2.1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政府最快下月將重建方案提交城規會審議,預計最早一期用作華富邨重建的遷置單位最快於2025年落成。
提供2.11萬公營單位
南區區議會轄下的地區發展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昨舉行會議,討論房署最新提交的華富邨重建計劃優化方案。其中將用作安置受重建影響居民的5幅土地,包括華樂徑、華景街、華富邨以北、雞籠灣北及雞籠灣南的土地,總發展範圍由原方案約18公頃,縮減至約13公頃。
方案也包括將住宅樓宇總數由13幢減少至11幢,重建後樓宇也將採用階梯式設計,由海至山,拾級而上,並將最高樓宇高度設在主水平基準上約230米,與現時置富花園和薄扶林花園最高的樓宇高度相若。
而整個項目可提供的單位數目將維持不變,其中5幅土地可興建約8,900個公屋單位作安置居民,連同重建後的華富邨,合共可提供約2.1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預計最早一期用作華富邨重建的遷置單位最快2025年落成。
房署表示華富邨重建後,預計總人口將由現時3.5萬人,增至6.1萬人。會上多名區議員指重建後人口將激增近一倍,擔心南區交通難以負荷,日後勢必逼爆,要求房署促請鐵盡快落實興建南港島綫(西段)。
方案最終以17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優化方案通過後,房署最快下月向城規會遞交重建計劃,若一切順利,最快今年底至明年初提交立法會審議,最快2019年可開展地盤平整工程。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