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回購股份成新常態歐智華稱半年檢視一次 股價飆3%

滙控回購股份成新常態
歐智華稱半年檢視一次 股價飆3%

【本報訊】滙控(005)走出低谷重回增長軌道!集團昨如期公佈第三輪總值20億元(美元.下同)股份回購,將過剩資本返還股東,行政總裁歐智華更帶來佳音,謂今後回購將作為有效管理資本的常用「工具包」之一(general tool kit),管理層會每半年檢視一次回購條件是否合適,並指滙控正處於「增長周期的開始」。
記者:劉美儀 陳洛嘉

滙控股價昨應聲彈起,本港收報78.45港元,升2.6%,是2014年10月以來逾兩年半高位。高盛將滙控目標價上調11%至81港元,指集團業績強勁兼勝預期,維持「買入」評級,即使回購後普通股權一級比率(CET1)仍有14.5%,意味集團有足夠資本於未來進行更多回購。

歐智華表示,滙控今後回購將作為有效管理資本的常用「工具包」之一。 資料圖片

上季稅前盈利升46%

受惠於減值撥備及營運支出按年顯著下跌,滙控第二季列賬稅前盈利為52.82億元,按年升46.4%,遠勝集團內部綜合14間券商預測的25.8%增幅;上半年滙控列賬稅前盈利升5.4%至102.43億元,香港區佔比達45%。
若剔除特殊項目的經調整稅前盈利計,滙控第二季增長12.5%至60.3億元,同樣超出預測。
董事會宣佈派發第二次股息每股0.1元,截至6月底,滙控CET1高達14.7%(較3月底升0.4個百分點),股本回報率為8.8%,上半年經調整的收入增幅大於支出0.5%。
被問及除回購股份外,會否增加派息或派特別息,財務董事麥榮恩回應,回購涉及股份可能註銷,是資本過剩的管理措施,派股息則視乎盈利狀況。
歐智華補充,集團目前主要考慮點是回購處理,暫不考慮派特別息,全年派息政策保持每股0.51元。滙控於去年8月及今年2月,先後公佈25億元,以及10億元回購計劃,兩次行動與出售巴西貸款,及早年放售美國信用卡產生的過剩資本回撥母公司而來。
歐智華解釋,今次回購與過往不同,不再一對一與出售項目或資金回撥母公司相關,今後回購將變為資本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當集團資本過剩時,滙控會先尋找再投資的增值機會,在保留足夠資本應對派息及預留緩衝資本應對突發事件,這3項條件都獲滿足後而仍有過剩資本時,便會考慮回購。

「處增長周期開始」

自去年8月公佈回購後,滙控股價累升逾五成,目前以超過賬面值1.1倍水平交易。
歐智華在分析員及傳媒電話會議均指出,從長遠看中國故事仍處增長軌迹,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亦肯定令本港及區內業務受惠,以集團在區內市場地位及業務覆蓋,「滙豐正處於增長周期的開始,未來還有很多空間增長」。至於股價升浪會否持續或再獲證券行調升估值,他說要由市場決定,又認為目前滙控估值合理。
上半年滙控削減9億元成本,自2015年來累積節約金額達47億元,他有信心今年底可達60億元成本節約目標;期內集團亦削減風險加權資產達290億元,由前年起累計削2,960億元,已超出指標。
截至6月底,滙控全職員工總數為23.3萬人,較去年底減少2,2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