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寫在資訊貧乏時 - 喬靖夫

Tuesday︰寫在資訊貧乏時 - 喬靖夫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其實我遠在廿幾年前已經是個籃球專欄作者,年代甚至比小說家「喬靖夫」的誕生還久。話說在90年代初我畢業後入職老牌報章《快報》當外國新聞翻譯員,當時隔壁就是體育部。經過92年夢幻隊和93年米高佐敦退役這些大新聞後,NBA開始在香港有人關注,可是湊巧當時體育版任職的同事都只有足球專家。大概因為我常常打完街頭籃球就直接上班,給他們看見我一身打扮知道我愛籃球,後來體育版編輯就問我有沒有興趣一星期寫一篇NBA文章。那時初生之犢,又一心想當作家,難得有機會發表文字拿稿費,也就膽粗粗答應了。
說是「作者」,其實還是翻譯居多。當時香港連看NBA球賽渠道都不多,莫說球壇資訊,主要取材來源都是外國籃球雜誌,將報道翻譯改寫再予一點「文學」加工,每次完成都很有滿足感。年代太久,已經忘記寫過多少,大概十來篇吧,應該都是94、95年間的事,因為最印象深刻是寫過莫寧和Penny夏達威的個人介紹,還有佐敦復出穿45號球衣的事。
當時其中一個最重要資訊來源,是一本叫《Basketball Digest》(圖)的老牌雜誌(今已停刊),小小一冊全黑白用粗糙報紙紙印刷,相比NBA官方全彩雜誌賣相差得很遠,但內容遠較官方文章精闢中立,對我來說實在是一部籃球小寶典。這些雜誌每期空運來港,賣得半點也不便宜,結果稿費有近半都花在訂雜誌上,不過對我來說當然算是賺了。而我喜愛閱讀外國籃球文章的習慣,也是在那時期種下。
相比今天有龐大網絡資訊支持的分析文章,我想自己當時寫的東西必已不堪入目。不過當年在訊息貧乏中那份渴求的精神,我到今日仍十分自豪。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