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高鐵月耗8,000萬僅靠估馬時亨死撐「拗數字冇意思」

認高鐵月耗8,000萬僅靠估
馬時亨死撐「拗數字冇意思」

【本報訊】港鐵主席馬時亨近日公開高鐵每月營運開支達8,000萬元,較港府去年向立法會提交的預測數據急增逾15%,遠高於同期通脹幅度。馬時亨連日未有解釋開支急升原因,他昨承認數字只屬初步估算,將來或有調整,但死撐目前爭拗數字「係冇意思」,堅稱立會若無法如期通過一地兩檢,就無法通車營運,數以千萬元計開支有如「倒落海」。
記者:鄭啟源

馬時亨上周接受傳媒專訪時,首次披露高鐵每月營運開支高達8,000萬元,較港府2015年評估高出1,067萬元,按比例計急增15.4%,超出同期通脹超過3倍。
馬時亨昨出席建造業議會午餐會,在致辭中解畫,稱立法會若無法如期通過一地兩檢,即使一切準備就緒,但因內地車站難即時設邊檢及清關設施作兩地兩檢,只會導致高鐵無法通車,令營運開支「倒錢落海」。惟他放軟口風,不再堅持每月開支成本達8,000萬元,承認數據只屬初步估算,會有調整空間,無法通車亦有可能削減部份開支,「例如有成700個同事,炒咁啲人,令數字細啲,但我唔想喺度同大家爭拗數字,係冇意思」。

港鐵主席馬時亨

否認為向政府開天索價

被問到營運開支預算急增原因,馬時亨昨以高鐵營運協議談判作「擋箭牌」,稱暫不便公開詳細數據,但他否認現時公開的8,000萬元開支是刻意「開天索價」,以助港鐵與政府談判中爭取有利條件。他又指港鐵傾向的高鐵營運方案,是在營運成本外向政府徵收一筆費用。但目前未討論營運協議細節,未知將來高鐵會否設延誤罰款機制及會否一併處理高鐵工程延誤及超支的責任問題。
高鐵票務收入分賬方式以及列車班次仍未有定案,但港鐵在高鐵未通車前,已率先公開營運開支預算急升,令公眾質疑高鐵營運能否達到收支平衡。按港府去年向立法會提交的預測數字,當局曾假設票務收入會按行車里數分賬,廣深港高鐵全長142公里,香港段佔26公里,按路段比例與內地分拆票務收入。
港府當時假設前往深圳車價為53至57元,前往廣州則收210元;拆賬後港方在每張車票,平均只能收35.3元,以每日客量達10.9萬人次計,每月票務收入約為1.1567億元,連同廣告等非票務收益,尚可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