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以便利及經濟效益,力銷高鐵一地兩檢方案。惟去年港府向立法會提交的預算文件中,已因應高鐵超支、香港遠期人口增長放緩及珠三角地區經濟增長減慢等因素,將項目回報率由6%下調至4%。有經濟學者昨在電台節目質疑,很少基建項目的回報率,會像高鐵一樣,回報率低至4%,質疑高鐵是否值得做。
經濟學者關焯照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批評,高鐵的經濟內部回報率只有4%,比較其他基建項目明顯偏低。
中環灣仔繞道達28%
他舉例稱,機場第三條跑道和港珠澳大橋的經濟內部回報率均為8%,而中環灣仔繞道的回報率更高達28%,質疑高鐵是否值得做。他又指,歐美政府通常要求基建回報率,要達到10%以上才會興建。翻查政府過去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港府曾稱會以項目內部經濟回報率,能否高於政府項目所採用的社會貼現率,評估工程項目可行性。當局所訂的社會貼現率為每年4%,高鐵的最新預測回報率只能與社會貼現率打平手,不算絕對可行的項目。
一地兩檢方案亦遭法律界質疑,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昨撰文指,港府首引用《基本法》第20條,藉中央授權繞過其他保障條文,「此例一開,《基本法》的保障將會變得子虛烏有」。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