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夏日陽光猛烈,有人「見光死」,皮膚一曬便傷,有人則「曬極無事」。皮膚科醫生指出,膚色越白皙,抵抗紫外線的能力越低,曬傷至皮膚出現水泡的次數越多,越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率,故一定要塗抹足夠的防曬霜。曬傷後待皮膚傷口已復原,要用潤膚膏滋潤皮膚,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減低色素沉澱機會。
記者:伍雅謙
紫外線分為UVA及UVB,UVA可穿透大氣雲層,令皮膚老化,膠原蛋白受損及增加患癌症的機率。UVB不能穿透雲層,只在有陽光時才出現,會曬傷皮膚,導致出水泡及紅腫等不適。
部份人即使不做任何防曬,也不易曬傷,部份人則極易曬傷。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主要視乎皮膚質地及膚色,膚色較白者特別易曬傷,古銅色人士因皮膚很快會增加黑色素,保護皮膚減低曬傷機率。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則與曬傷次數有關,醫學研究顯示,每一次曬傷至出現水泡,均會增加一倍皮膚癌風險,要預防皮膚癌,首要預防曬傷。
可用冷水沖洗降溫
一般曬傷不會即時知道,要待稍後才會感到皮膚灼熱或疼痛,陳稱,曬傷未必與長時間接觸陽光有關,在紫外線偏高的地方,只須極短時間已夠曬傷,一旦已曬傷皮膚,應停止暴曬,以免加劇傷患,可用冷水沖洗,降低皮膚溫度,亦可使用冷毛巾或冷飲的表面來為皮膚降溫。
輕度曬傷者,皮膚可能只有紅腫及灼熱感,主要在外露及紫外線接觸的地方如臉、頸背及手臂等,塗滋潤產品已可康復,皮膚曬傷後已甚為敏感,應選擇香料較少的潤膚膏,以免增加敏感或濕疹機率。嚴重則除皮膚紅腫外,還會出現水泡,切勿弄穿水泡,以免受感染,否則傷口發炎有機會出現色斑及疤痕,要待傷口痊癒後才塗抹潤膚膏滋潤。不過,若頭皮被曬傷,只需使用滋潤洗頭水已足夠,因用一般潤膚膏可增加頭油風險,出現毛囊炎等。
防曬度非越高越好
有人會使用蘆薈、青瓜或西瓜皮等鎮靜皮膚,陳指,可塗抹蘆薈滋潤皮膚,惟青瓜雖有紓緩、降溫及止痕,但長遠對曬傷並無幫助,若皮膚已出現水泡,更不宜用青瓜或西瓜皮等外敷,因有機會刺激或感染傷口。
曬傷後有機會出現色斑沉澱,但不是越快使用護膚產品便越好,陳指,要待皮膚完全康復才可使用,因美白產品一般較易令人敏感,有機會無法減低色斑,令色素沉澱問題更嚴重。
市面有不少防曬產品,陳稱,每個人膚質及愛好都不同,可根據個人喜好及皮膚質地選擇,如體毛較多者,便不宜選擇較稠的防曬霜,除有機會塗抹不均外,也會增加毛囊炎風險。部份防曬產品會加入修護或遮瑕功能,雖適合忙錄的都市人,但未必人人合用,若皮膚較敏感,甚至皮膚有傷口或濕疹者,便不宜使用多功能防曬產品。若前往戶外有猛烈陽光的地方,需間中補塗防曬品,也不宜使用含遮瑕功能的防曬霜,以防堵塞毛孔。
陳稱,使用防曬產品首要份量足夠,在曬太陽前半小時便要塗抹,成人需用半茶匙的份量來塗臉,確保每一個地方塗抹均勻。防曬產品標示的防曬系數,如阻擋UVB的SPF指數,並非越高越好,一般SPF 30以上已有效阻隔九成以上UVB,系數再高也未必有更佳的防護,反有機會增加致敏機會。至於阻隔UVA的PA指數,一般PA+已有阻隔作用。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