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最高溫 空氣勁差 今明有驟雨雷暴

入夏最高溫 空氣勁差 
今明有驟雨雷暴

【本報訊】受雙風暴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本港昨日繼續又焗又熱。尖沙嘴天文台總部錄得34.8℃,再創今年入夏以來最高氣溫,更成為本港史上第六熱的7月天;酷熱天氣警告持續生效,黃大仙、深水埗等共8區錄得逾37℃高溫,其中赤鱲角達37.7℃。
弱風不利空氣污染物擴散,本港空氣質素連續第二日轉差,昨午將軍澳、銅鑼灣和屯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同時升至爆錶級「10+」嚴重水平;天文台預料今明將有幾陣驟雨稍為降溫,但空氣污染則會在風暴登陸前維持較高水平。

上水昨錄37.2℃,有市民以毛巾蓋頭遮擋陽光。許頌明攝

銅鑼灣二氧化氮超標近倍

本港受到橫掃台灣的風暴「納沙」,以及南海北部風暴「海棠」的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加上昨吹和緩西至西北風,將內陸的熱空氣帶來香港,導致本港天氣持續酷熱。市民昨日外出活動均汗流浹背,為求解暑出盡辦法,穿上背心短褲,手執傘子加小風扇,再食雪糕、雪條等,海灘亦逼滿玩水消暑的人士。

本港天氣酷熱,小童到噴泉池玩水消暑。王子俊攝

除了炎熱,空氣質素持續轉差,其中將軍澳、銅鑼灣和屯門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在昨日下午5時升至「10+」嚴重水平,另有11個地區亦升至「10」。銅鑼灣的二氧化氮濃度更超標近倍,大埔、沙田、屯門、中西區等的臭氧濃度,8小時平均值超出標準。

環保署解釋,微風不利前日產生的污染物擴散,導致昨早污染物水平較高。日間充沛的陽光有利「光化煙霧」現象,令臭氧在區內迅速形成,珠江三角洲區域內的臭氧水平上升,特別在巿區部份地區及路邊,較高的臭氧水平加速二氧化氮形成,故昨日一般及路邊空氣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高企,又指本港空氣污染在海棠登陸中國東南部海岸前,仍會維持較高水平。天文台預料,一股西南氣流在未來數天為華南沿岸帶來驟雨。隨着高空反氣旋逐漸增強,本周後期廣東沿岸地區天色好轉。今日初時酷熱,漸轉多雲,今明均有幾陣驟雨及雷暴,介乎27至32℃,吹和緩至清勁西至西南風,離岸間中吹強風。
■記者嚴敏慧

市民心聲

陳小姐:
「有風已經冇咁焗,但係啲空氣好差,令人呼吸困難,會避免留喺室外。」

梁先生:
「又熱又焗,自己太瘦平日唔着背心,但係太熱……出外會食雪糕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