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有不少關注司機駕駛態度的群組,網民都樂於上載行車紀錄片段(俗稱車Cam片),目的是要引起迴響,更有網民化身為「審判官」點評道路使用者的一舉一動。究竟真正能讓道路使用者守規矩,是因為普遍汽車都安裝了行車紀錄儀,還是來自網絡上的輿論壓力?
當車上多了顆「眼睛」讓駕駛者隨時成為「網紅」。有22年駕駛經驗的陳先生閒時也會上載有趣的行車紀錄片段,認為有人能被網民「熱捧」成網上焦點都是事出有原,網民絕非為罵而罵,「其實都要先睇睇自己有冇嘢做錯,無犯錯嘅駕駛者唔會有被批評嘅地方。」另一司機陳先生亦贊成將「奇特」車cam片放上網,因為若人人都是安全使用道路就不會變成網上名人。
但有16年駕駛經驗的袁先生就認為網民只是把評論他人當作一種娛樂,「網民只是係鬧吓、發洩吓啫,車Cam片已經缺乏警剔性,亦都警剔唔到其他道路使用者」。
事實上,政府早於2014年年底已規定新登記的小巴必須裝有行車紀錄儀,不過即使有安裝,過去3年涉及小巴的交通意外數字同樣有上升趨勢。反觀如今大部分車輛都裝有車Cam,態度惡劣的道用使用者隨時可能被放上網「公審」。今年初就有一名四驅車司機被其他車cam拍到他開車逼近一輛掛有P牌的電單車,最終成功令警方提出檢控,該名司機因危險駕駛罪成被判罰社會服務令和停牌,證明合眾人之力監督路面可能更收監視之效。
雖然網絡上人人都是「鍵盤戰士」,但網上留言同樣都受法規規管,涉及誹謗的言論都可能會捲入民事訴訟。不少相關的群組都雖然都有列明版規避免負上刑責,但一般甚少限制用家的言論,粗言穢語屢見不鮮,更慢慢發展出獨特「潮語」,例如「DC9」形容駕駛態度惡劣的司機;「泊車L」則形容胡亂泊車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