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網上流傳一張截圖,引來不少球迷討論。事緣一個中學生的辯論比賽竟以「雲格退休對阿仙奴利大於弊」作為辯題,甚是破格。網民們創意無限,留言當然有趣;當中反阿有之,挺雲有之,一夜之間就連太平洋都乾掉了。
惹來討論,大概因為如此命題放諸當今網絡世代,不知何解,總是嗅到多多少少的惡搞味道,頗像連登之中的討論題目;可是要嚴肅起來,這也絕對是門不簡單的學問。當天我貪有趣把截圖轉發,後來竟有幸獲主辦單位邀請作為評判;事情如此好玩,自然欣然赴會(圖)。
看見學生們就體育事件展開認真討論,實在教人相當興奮。我非辯論專家(回想讀書時因為太愛說話,經常被老師選中參加辯論比賽,卻總是慘敗而回),但見同學仔做足功課,技巧也有板有眼,自是看得過癮,也令我從一些以前沒有想過的角度去思考某些事情;跟主辦單位負責人談起,原來此辯論比賽每年都設有「體育周」,該周會以體育事務為主題。除了我擔任評判的那場「國際奧委會應允許多國聯合申辦奧運」外,其他題目還包括「世界盃決賽周擴充至48隊利多於弊」、「NBA球星『降薪抱團』對NBA發展利大於弊」等,都是體育熱話。
辯論之益處,除了老生常談的培養多角度思維外,還有就是於備戰之時必須作大量資料搜集,令學生能在翻閱資料之間加深對時事及其他社會事務的認識。體育從來就是我們的身邊事,也許風平浪靜的日子留意的人沒那麼多,但它確實存在。
辯論比賽能以體育事務為題,絕對是推動體育的一種方法,太值得鼓勵。體育是否有貢獻?這方面我講過太多,不贅了;就common sense來說,如果對體育有點基本認識,就至少不會把概念搞亂,以為踢波都要像美式足球般戴頭盔。
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