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似數字球的「巨波」並非一種流行玩意,而是一項名為健球(Kin-ball)的專業運動,亦是現時唯一一種可讓3隊同時作賽的運動。健球玩法類似「數字球」,一隊把球?出,被叫中球衣顏色的一隊只能用身體任何部位向上擊球,有10秒時間再選下一隊接球。如果向下擊球、把球打出界、或抱球等都會失分,另外兩隊則同時得分。所以贏出比賽的秘訣是「鬥唔好輸」!
記者 鍾曉琪
體積龐大的健球於2015年傳入香港,由最初不受注目,到現在已發展至有香港代表隊,今年11月更會到日本出戰東京世界盃。健球教練葉嘉恩認為這項運動並非青少年專利,於是利用工作之便將「巨波」帶進小學校園。
作為健球教練,葉嘉恩亦是機構的項目統籌主任,於是籌備小學校際健球比賽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葉更邀請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樂善堂小學及樂善堂梁球琚學校等5間小學本月中到聖公會基愛小學作賽。
6間小學的代表接觸健球資歷相差不遠,表現可謂各有千秋。獲季軍的樂善堂梁球琚學校體育科老師謝兆基表示,學校於上學年將健球引進多元智能課程當中,部分隊員已接受近一年訓練,他亦十分滿意學生的表現,「雖然贏唔到冠軍,但佢哋好合作,唔會個人主義,亦無埋怨隊友」,透過比賽已充分讓學生體現健球強調「尊重、合作、包容」的精神。
今次校際比賽最終由只學了4堂就參賽的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贏得冠軍,「(學生)運動細胞好好,有啲仲參加咗其他運動嘅校隊,所以學習健球嘅時候好快上手」,該校體育科老師李忠浩笑著讚賞被他選中入隊的學生,坦言參賽前沒有想過成績如此優異,更希望未來讓更同學生參與健球活動。
要在香港學習健球其實並不難,只要有場地,香港健球總會便可提供器材和訓練,不過因為總會屬私人機構,無法向康文署申請場地,所以兩年來都只能租用私人場地集訓。總會主席趙飛龍認為種種限制窒礙健球在本地紥根,久久未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