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一位本港的科幻小說作家應邀在星際科幻大會中演講,題目已是先聲奪人,不但先聲奪人還嚇怕人;「製作優秀華語科幻電影比登陸火星更難」,無法批評這樣的命題,因為登陸火星和製作華語科幻電影兩件事對大部份香港人而言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夢想,也希望科技進步到能一步步的使夢想成為真實。
這位名叫譚劍的科幻作家自云去年還應邀為一部打算在二○一九年上映的港產片編寫劇本;策劃的人倒是香港人熟悉的名演員古天樂,他說這部戲已籌備了三年,耗資將超過三億,將會是一部大製作,但受邀寫劇本的這位仁兄在演講中爆料,說是在開拍前半年電影公司對於故事情節沒有任何構思或意念……。
聽到受邀編寫劇本的人竟有此說,一定會十分詫異,那麼究竟為什麼呢?連策劃此劇又自言熱愛科幻的古天樂也沒有嗎?想拍一部電影必定是先有一個很想拍什麼的衝動,然後再講到要怎麼去拍,也許編劇者的事先張揚只是給觀眾先打了一個底;他是從無到有的原創者吧,真相是從策劃人到投資人誰都沒有一個概念,一於依賴他,如此而已。劇名倒是有,卻一點也不吸引,也不特別,就叫「明日戰記」啊哈,不是有過不少明日系的荷里活片嗎?不禁令人有點耽憂雷聲大雨點小呢。
兩位老友是科幻小說名家:衛斯理、張系國,衛斯理創作科幻作品更豐,而張系國在學術界的成就與科幻小說界互相輝映,遺憾的是兩位七十後曾經思緒遊走漫遊火星太空,上窮碧落下黃泉,壯烈的遨遊神遊之後都好像封筆了,令讀者懷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