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怎樣

還想怎樣

我對那種詞藻浮麗卻空洞無物的文章很是抗拒。我總覺得,文字如人,而人又不過苟活於世,如果行文過於修飾,太過精雕細琢,那麼文字本身所承載的靈魂就會被蓋過,又或者,許多文章其實本來就沒有靈魂。好的文章與文字,理應可以讓人過一種別的生命,感悟我們所未能歷煉的複雜人間,不論那文章是長是短。
其實這也如種種政治社會理論。好的理論,是一把門匙,使我們在黑房間能打開一扇門,讓我們理解從未親自面對的世界,拆解權力流向與運行,及其所造成的傷害。權力往往伴隨傷害。而當我們掌握了那扇門後的空間,外面就是偌大的世界,門與門外的世界,其實在某個地方千里之外,都是輪迴相連的。於是乎,當我們已經到了外面的世界,其實沒有必要拘泥於那條理論門匙,這條鑰匙的牙紋再怎麼花雕細琢,閃閃生輝,又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那門外的世界。
到頭來,如果我們關心社會,其實最根本的,還是我們有沒有體悟到世間的不同、甜酸苦辣、深淺厚薄。這些都需要歷煉。如果沒有,再怎麼文字喬妝,文章都絲毫不會流露出屬於自己的靈氣,沒有靈氣的文字,就是死的文字。
我很怕那些滿口大詞炎炎,但在字裏行間搜索枯腸都發現不見生命流動的人。不過這些人在今天的世界裏是最吃得開的人,因為我們今天對所有實業對所有技藝對一切要投注生命力的事都不屑一顧,只要你懂得包裝,懂得公關,你就暢通無阻,能夠與任何人共存,能在所有今天仍然站得住腳的行業生存。我們常說誰又釀出公關災難,彷彿一切東西都只是公關而已,表達得好就沒問題。一但災難發生,其實不過是你作為消費者不滿意,彷彿人家就一定要處理你的情緒,好像我們都有無上影響力。但你說,我們對這個城市的命運,對那些信口雌黃的政治人物,分明指鹿為馬的官員,我們都有影響力嗎?沒有的話,憑什麼說公關災難?公關沒有災難,因為他們的眼裏根本沒有我們,只有權貴。荒謬事無日無之,我們很快就不會記住的了,有災難的,是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但誰又是我們?
沙裏看世界,花裏看宇宙;大品牌的蜜瓜奶出品,象徵着我們時代的精神。沒有蜜瓜,但是可以叫蜜瓜奶。包裝上面清清楚楚說明自己沒有果汁成份,但怎麼樣?大家還不是乖乖的付鈔。換個懷舊新裝,「如晴光伴我」的音律,還總繞在大家耳邊。也許現在有了法例,所以他們只能說自己是豆奶「飲品」而不是豆奶,還須標明不含果汁。這有差別嗎?大家早已習慣了這種的口味,這樣的產品邏輯,口味與習慣已經世世代代傳下去了;就如那個著名外國廚師千辛萬苦把麥雞塊的殘忍、污穢與極大量化學合成味道教育了小孩,他們也明白了也面露反感作嘔吐狀,可是話鋒一轉轉念之間,當廚師端出炸好的麥雞塊,問到現在還有誰想要吃時,每個小孩都在雀躍舉手。
「是的,都已經告訴你了,你還想怎麼樣?」
「我們還想怎麼想?」

作者:鍾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