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投機客:夠了,別再窮忙 - 灝昇

八十後投機客:夠了,別再窮忙 - 灝昇

最近筆者有幸獲顧問機構邀請,參與一些大學生的職場規劃講座,席間和學生們的溝通中得知,普遍他們都為人生定下了一些目標,而為拉近和目標的差距,他們不斷花時間去做實習、上莊、學習、鑽研書本,充實自己的時間表,希望透過「一萬小時定律」,利用時間使自己成為範疇中的專家,以便最終達成目標。他們的勤奮當然不容置疑,但現實是社會上勤奮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學習、練習沒有用處,一萬小時的練習,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投資過,結果在該範疇上成功的人卻往往有如鳳毛麟角,浸淫在「金魚缸」多於畢菲特、索羅斯的大有人在,可是投資的高手則只有萬中選一。
當中的差別在於投資的時間換來的是否只是窮忙,其中一部份窮忙的人是為做而做,從沒有在經驗當中提升技能,就好像只是為了刷CV 而做暑期實習,把時間填滿,結果只換成消耗精力的下場。另一部份窮忙的人則是在經驗中把技能提升至熟而不巧的水平,結果好比學武只有招式而沒有內功,有厲害忍術而無查克拉一樣,只得其形不得其神。想當年筆者求學時期曾在一間標榜練習的補習社中做過導師,有些補習學生在初中時已經透過背誦和不斷操練學習微積分,結果學生在不停背誦後當然懂得回答社內重覆的練習,但當走到現實的試場結果當然不言而喻,在沒有融會貫通的情況下,機械式的訓練只會令自己變成範疇內的熟手技工,這時學習曲線已經平了,即使再多的時間投入,都不能令自己提升至行業領導。

所以忙,亦要忙得有價值,要成功,透過練習和經驗了解事物背後的原理是不可或缺的,即是要練成獨孤九劍,要找出不同範疇的原理並擊破之,這才會使投入的一萬小時不會白費。投資高手成功之處往往不在於操盤時數多寡,而是交易後總結出心得變成一套理論或套路,然後再嘗試套用於不同市場及股份驗證。
回歸市場面,牛市之中,更加毋須窮忙,不管大市之後的調整與否,我的套路是適時套利及沽出弱勢股份,然後繼續押注「待破頂股」,乘破頂之勢坐順風車而毋須過多擔心引致過多買賣,最後窮忙一場。而最近的「待破頂股」名單中新增了長和(1)、新地(16)及銀娛(27)等股份,基於市場上開始出現少少換馬的信號,這些未在上一浪炒起的「待破頂股」相信仍是值博之選。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