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洛杉磯最後僅存的『大酒桶』」!業主格林(Bobby Green)帶著《蘋果》記者走進為於北好萊塢的「Idle Hour」,彷彿自己也化身為陳釀,置身於威士忌木桶之中。在酒桶之中飲酒,別具一番風味。而這樣特殊的建築型態,在近年來已不多見。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Idle Hour」建於1941年,大酒桶的外觀,讓它在當地格外醒目。這種被稱為主題性建築(Programmatic Architecture)的建造方式,在30年代隨處可見。格林說,這樣的流行與當年汽車的大量普及有關係。「當每個人都擁有汽車的時,生活步調變得快速許多,而業主也必須思考如何才能讓車上的消費者快速地看見自己的商品」。各式各樣的主題性建築就因此而生了,「超大的牛仔帽、大型的狗狗、大酒桶、或是超大的雪糕甜筒,你想得到的都有??透過這樣的『類廣告』,消費者可以直接知道他們會在裡面購得什麼樣的商品」。
然而就像所有的流行一般,隨著時過境遷,當初的時尚也慢慢被人們所淘汰。看著主題性建築一個個消失在洛杉磯街頭,身為老建築重整集團「1933 Group」的創辦人的格林,卻嗅到了一股不一樣的商機。「我已經在這一行23年了,早期我將老咖啡廳頂下來再賦予不同的創新主題,十分受到歡迎」。但在設定主題的過程中,格林發現人們其實對於老事物具有十分強烈的感情連結,這也讓他開始思考,重整餐廳是否也可以賦予老建築不同的新生命。「與其故意把餐廳弄的很復古,何不直接找真正的老餐廳改造??因此,當這棟建築(Idle Hour)被拋售時,朋友就趕緊打給我,希望我能夠拯救這個地方」。
格林說,老建築能夠保留的像「Idle Hour」這麼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好運氣。「這裡在70年代時被屋主當作舞蹈教室使用,但她受傷之後決定將這裡改為住宅,一住就是30幾年,不再更動」。也因為這個原因,「Idle Hour」的整體結構才得以保存,留至今日。格林說,80年代時,大量的主題性建築因為不合時宜而被拆除,但是這個大酒桶卻不動如山的存活下來,「到了2017,曾經捨棄的流行又再度回來了!每個人都認為一定要將此地保存下來,我知道它一定會受到大眾的喜愛」。
「這真的充滿挑戰」!熱愛歸熱愛,格林馬上發現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身為格林經手的第一個歷史地標重整案,他馬上發現,重整歷史建築的代價十分龐大—光是整修的部份,就花了他超過百萬美金。除此之外,花費的時間也很長,「因為必須要確認什麼是必須保留、什麼能夠捨棄??要去除不合時宜的東西,但又不能破壞原本的精神。這樣的支出比蓋一個全新的建築還要昂貴」。格林強調,身為一個重整專家,他們並非無條件地重現所有的事物,反而更像是一個橋樑的角色,「才能將現在與過去那個時代成功的連結起來」
由於在這個領域成功地做出了好名聲,格林的團隊也不斷地接到來自各地的電話,希望他能拯救這些歷史建築。格林得意地表示,其實「Idle Hour」的後院裡,還藏著一個另一個極具特色的主題建築咖啡廳。帶著記者來到後門,才發現一隻超大的鬥牛犬就隱身在樹蔭之後。這隻鬥牛犬從30年代蓋好後就命運多舛,已經屢次險遭拆除,在不同地點被保留後,最終也落腳「Idle Hour」後院,有趣的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這棟鬥牛犬建築當時被收藏在博物館中,由於博物館即將整修,本來有意丟掉它,我就趕緊一片片將它搬過來,在這裡重建起來」。
重修老建築總是讓人上癮,每一個計畫背後都有不同的挑戰。「1933 Group」目前正著手進行台灣酒家(Formosa Cafe)的改造,格林說,這裡充滿特殊的明星魅力,如何保存那種復古的「荷李活風格」,則成了他最注重的地方。他表示自己的團隊未來也會繼續努力重整這些歷史老建築,讓它們能夠重現風華。
那最喜歡哪個經手的建築呢?「當然是第一個(Idle Hour)以及最新的這一個」!當被記者問到哪個計劃案最讓他感到驕傲,格林毫不猶豫的做出回答。他表示,透過經驗的累積,最新的計畫案一定重整的越趨完善。相反地,第一個計畫案一定最為難忘,「畢竟誰不愛第一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