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死亡率高

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死亡率高

【本報訊】心跳時快時慢要小心,有可能是心房顫動。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本港心房顫動引致缺血性中風個案,過去15年間上升近三倍。房顫引起的中風死亡率達24%,較其他成因引致中風高出兩倍,服用新型抗凝血藥物有效減低房顫中風70%,但曾換金屬心瓣或肝、腎衰竭病人不能服用,用藥前宜先查詢醫生意見。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分析1999至2014年間,共3,894名因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資料,發現因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由1999年的84人增加3倍至2014年的321人,當中以65至72歲的病人增幅最顯著,有接近四倍。

新藥有效減房顫中風70%

心顫可令血液流動減慢形成血塊,因而引發缺血性中風。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蘇靄欣表示,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瓣毛病及甲狀腺素過高者,均容易患有心房顫動;而房顫引起的中風較為嚴重,死亡率達24%,較其他成因引致的中風高出兩倍。
服用新型「非維生素K拮抗劑抗凝血藥」能有效減低心顫引致中風機率達70%,相對傳統抗凝血藥,藥效亦較穩定,出血風險較低,但新藥主要適合心瓣沒有大問題及中風風險高的房顫病人使用。她說新藥只能減低中風的風險,「如果中風之後服用都只係可以預防下一次中風」。她提醒病人,預防房顫及中風必須由日常生活做起,如多吃蔬果及多做運動,不能只依靠藥物。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