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王國的最後倒數(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新界王國的最後倒數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假使李嘉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立的是獨步香江的地產霸權,司徒華、李柱銘建立的是風光一時的民主陣營,同年代的劉皇發建立的則是新界王國之一代基業。
劉皇發受陳日新賞識,24歲便當上村長。當時新界人以親台為主,六七暴動中高調支持殖民地政府,其後大受英國人器重,對政府到當地開發新市鎮更有叫價能力,最終達成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亦即今日尾大不掉的丁屋政策。
1980年接手鄉議局的劉皇發更青出於藍,在主權談判時期由反共轉為親共,成功為新界人爭取於《基本法》寫入保障其「合法傳統權益」,奠定了新界王朝之基礎。自此劉皇發扶搖直上,吃盡中英兩家茶禮,新界人特權愈加膨脹,除了各區議會中的當然議席外,立法會一席、選委會二十六席,成為新界人討價還價的政治資本。
新界人也繼續以六七暴動後的同一手法,利用與社會各階層之矛盾左右逢源,九七後便於政府與民主派以及保皇黨間之矛盾中游走,小桃園飯局為一例,天水圍落區又一例。2012年身為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曾聲言要嚴打村屋僭建,又提出要檢討丁屋政策,結果2017年選舉到鄉議局拜票後,兩項政策都已無影無聲。
新界人憑藉特權長年囤地斂財,劉皇發本人便被爆擁有大量新界土地,相反城市人置業無望,土地不均之情況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之一大山頭,不可不變。劉皇發在世時尚能八面玲瓏,今日將軍一去,留給其新界子孫的王國又可維持多久呢?
新界人始終只是中共統戰系統之一環。當今日地產霸權被實力雄厚的紅色資本打得七零八落,李嘉誠也要逐步撤資,一時盛世的民主派也在DQ潮與中共離間分化之策中風雨飄搖。在此全方位的赤潮之下,新界人的特權會能倖免嗎?畢竟當年於人民大會堂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一幕,劉皇發、李嘉誠、司徒華、李柱銘都是被中共奉為上賓。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