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火車北站有一個英國的邊境管制區,旅客在那裏辦理入境手續之後,就等同進入英國國境,車行途中雖然一大片都是法國領土,但車廂等同英國國境。香港政府設想中的高鐵「一地兩檢」,可能就是這一種形式。
英法這兩個司法管轄權獨立的國家,可以達成這樣的協議,利便旅客,為甚麼香港以同樣邏輯安排的「一地兩檢」會令香港人感到受威脅,構成嚴重的問題?甚至會成為林鄭月娥這屆政府上任之後第一個最重大的政治炸彈?
對一地兩檢安排的疑慮,不盡然是法律原則及相關的技術性問題,而是不少香港人確實覺得這一種安排會進一步破壞一國兩制。在這裏有一個有由國內公安邊防人員執法的特殊口岸,涉及的也不單純是邊境管制問題,也有對國內司法制度及執法人員的信任問題。
香港如果要有高鐵,一地兩檢的安排就無可避免。可以想像,如果回歸之後一國兩制的落實,可以讓香港人對維持原有的制度及生活方式不變充滿信心,那這一個三十多年前制訂《基本法》時沒有預計到的需要,可能便不會成為一個政治炸彈。一地兩檢問題爭議的核心,說穿了,除了是法律問題需要解決之外,更重要的是信心問題,是香港人對國內那一種制度及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問題。
由九七回歸過渡期至今這三十多年之間,香港人對《基本法》及對中央如何處理一國兩制的信心,可以說是不斷下跌。只要不再自欺欺人,誰都清楚孰令致之。涉及法律的基本原則,需要隨着時間及發展而作出調整,而在法律執行的技術細節上,更沒有可能完全一成不變。因此今天要為三十多年前沒有人想像到的高鐵發展,進行法律的技術性調整本來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就算要因此而對《基本法》作出適應化,也是無可避免的。
中央一再違反承諾
但現在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法律原則適應化問題,也不是在香港境內設一個由中央政府租用的邊境管轄區在技術上是否可行的問題,而是在回歸之後這一段時間之內香港人對中央政府信心越來越薄弱的問題。要解決技術問題相對容易,要化解信心疑慮卻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產生成效,特別是在中央政府一再破壞《基本法》,一再違反對香港人作出過的承諾這個大政治背景之下,這一種不信任便更加沒有解決的基礎。
可以想像,中央政府會與以往面對所有問題時一樣,聲稱會保證完全準確依照一國兩制原則來辦事,認為香港人沒有甚麼需要擔心的。也可以想像,當一地兩檢的具體方案提出來之後,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會統一口徑,把那些對一地兩檢安排提出質疑的所有人,打成別有用心、戀殖、抗拒中央,甚至是「一貫反中亂港」。也可以想像,特區政府可以把一地兩檢相關的法律安排做好,操作上不會受到有力挑戰。而且,只要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下定決心要做,有甚麼做不了?大不了就再一次由人大釋法。但問題依然是那一個,為甚麼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流失得那麼快?為何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會如此低落?為甚麼一個在英法兩個主權獨立國家之間都可以達致的安排,在中央和特區政府之間反而是一個令人難以安心的威脅?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