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姚志謙指,腸扭結即是腸道不正常旋轉從而影響腸道供血,導致腸壞死,多發生於初生嬰兒。據統計,每500名初生嬰便有1人有腸扭結,惟出現併發症者只有5,000分之一,極為罕見,一般產前檢查難以發現。姚醫生提醒有四成腸扭結病例,是於嬰兒出生後首周出現,故這一周至為關鍵,若父母發現初生嬰無故嘔奶、腹脹及顯得痛楚便必須小心。
產檢難發現
姚志謙醫生稱若以X光配合顯影劑,應可確認已出生嬰兒是否有腸扭結,越早開刀把腸及時「扭正」防爆腸爆胃,康復機會便越高。姚指小腸扭結會波及大腸,是由為小腸及大腸有一條腸繫膜上動脈(SMA),就算只有小腸扭結,亦會影響整條動脈,令供血不流通,最終導致大腸同樣壞死。
婦產科專科醫生余啟文亦指,雖然孕婦會於懷孕20周時進行結構性超聲波檢查,惟亦難以檢測出腸紐結,「除非出生前腸道已出現壞死,脹得好犀利。」
兒科醫生兼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指,初生嬰兒出現嚴重腸扭結的情況十分罕見,多發生於早產嬰身上,於產前產後皆有機會形成,惟原因皆為嬰兒的腸臟先天發育不良,容易出現扭結,初生嬰的腸臟若扭結兩天,便足以壞死。對於浚恒出生後短短4至5天已「爆胃」,陳認為這反映很可能出生當天或之前已出現腸扭結。
■記者潘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