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關注頻密海外併購的中資企業信貸風險,國有銀行數月前已向境外附屬機構或分行展開點名排查行動,外電昨日引述消息報道,海航的4間內地往來銀行,已暫停或「啄細」到期貸款的展期融資。
記者:劉美儀
本報獲悉,去年底高價投得首塊啟德地皮的海航,最近亦在本港就該項目的定期貸款與銀行初步接觸,有曾參與海航融資的中資行暗示,在風頭火勢下未必再參與,雖相信最後融資「埋班」應無問題,惟息率肯定要上升。
海航去年11月首次出擊,以88.37億元投得啟德地皮,去年12月安排了35億元1年期過渡融資,之後續以集團或旗下香港國際建投(687)名義,再投得3幅啟德地,4幅地皮合共斥資272億元。所有地皮均已先後完成過渡貸款,當中中資行參與居多,地皮的股本部份,普遍亦有內保外貸提供支持以減低風險。
中資大行點名排查
消息說,發展商一般在過渡融資到期前3至6個月,便要與銀行洽談定期貸款,以取替過渡貸款。海航近日已就首塊啟德地與銀行摸底,有非中資銀行表示,是否參與視乎風險及息率而定,相信台資及日資行亦會感興趣,但息差難再像優質內房股,早前以港元拆息加1.2至1.3厘低價融資,要回升約半厘才合理。
消息又指,以往每遇「大時代」如2008年金融風暴,中資大行都會相應進行臨時排查,今趟特別之處,是點名查核急速擴張企業,包括萬達、安邦、海航及復星集團。
據了解,總行下達排查要求,不會闡明是否與監管當局有關,只會籠統表示基於宏觀經濟及外圍形勢考慮,所有境外子行或分行,需審閱被點名企業的未償還貸款餘額(包括有抵押及無抵押)、授信批核政策及未來放貸預算,境外機構收到通知,通常一周內會完成向總行滙報並持續監測,首先收縮的會是無抵押再融資。
不會要求提早償還
彭博昨引消息報道,今年來已有3間海航主要往來行,暫停到期的貸款展期,另有1間銀行降低授信承擔金額,但相關銀行並無拒絕海航全新貸款申請,亦不會要求對方提早償還。報道引述海航回應謂,集團現金流及財務狀況強勁,資產負債比率處低位,不會倚賴單一融資渠道。
去年底,海航八大貸款銀行包括五大國有行、國開行及進出口行等兩間政策性銀行、民生銀行(1988)等,據其申報披露,海航系有最少等值240億美元(約1,620億元人幣)股票已抵押予金融機構,投行美銀美林近期亦決定暫停與海航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