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足輪候快 紓急症室壓力醫管局中醫 願多收長期感冒患者

人手足輪候快 紓急症室壓力
醫管局中醫 願多收長期感冒患者

【本報訊】夏季流感未止,有中醫師認為今年氣候較異常,特別炎熱及潮濕,大雨的日子亦多,臨床上較常見到「濕熱並重」證型的感冒個案,患者會出現發燒、便秘及腹脹等病徵,建議市民減少飲凍飲,以減輕體內濕氣。醫管局中醫部表示,現時當局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營運的18間中醫教研中心,仍可接收多20%至30%病人,呼籲有慢性咳嗽或長期感冒病徵的病人考慮向中醫求診。
記者:于健民

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仁濟)中醫服務主任陳偉表示,今年夏季的氣候與往年有不同,炎熱、大雨潮濕的日子都很多,在中醫角度而言,是導致流感個案增加的原因。

倡自製茶飲調理熱毒

他指出,以往感冒主要分為風熱、風寒兩大證型,症狀為冒汗、高燒等;但今年較多感冒病人有反覆發燒、尿赤、便秘、腹脹、胸悶等症狀,屬「濕熱並重」證型。他指,這種證型以往夏季並不常見,有見及此,醫管局諮詢流感中醫防治專家小組意見後,決定把該證型納入中醫預防流感措施的相關資料,提供予執業中醫師參考。
他表示,此證型的感冒較常見於出入冷氣地方、喝凍飲、吃煎炸食物等的人士,他們體內的濕氣、熱毒容易積聚體內,需要處方清熱解毒、化濁利濕的藥方,例如包含20種以上藥材的「甘露消毒丹」。
要預防流感,他指市民亦應從生活及飲食着手,除了減少飲凍飲,也可以考慮自製茶飲,以大部份體質溫和人士而言,推介以菊花、薄荷及蘇葉各1錢,用一杯(約300毫升)沸水浸泡飲用的茶飲,每星期3至5次有助調理體內的熱毒。
醫管局中醫部主管謝達之則表示,現時醫管局與大學及非牟利機構合辦18間中醫教研中心,去年診治約110萬人次,但只佔基層醫療整體求診的不足10%。他指,市民在中心候診到取藥離開,只需一至兩小時,較輪候急症服務為快;而以現時的人力資源推算,服務量仍可提升20%至30%,呼籲有慢性咳嗽、長期感冒等人士,考慮尋求中醫診治。
註冊中醫師古鎧綸認為,上述茶飲以保健為主,並非治病處方,有流感徵狀應盡快求醫。他又指部份私營中醫診所仍有剩餘資源服務更多病人,建議市民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