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及特區政府為了讓「一地兩檢」順利上馬正全力開動輿論機器或「心戰室」製造聲勢,既不斷有政府消息人士放風解釋一地兩檢如何不是「割地」,又經常援引深圳灣口岸的一地兩檢設施作為先例以證明做法可行。剛過去的周末,林鄭及一眾高官包括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仿效內地領導人那樣,高調巡視高鐵一地兩檢的地盤,卻又不作甚麼公開發言或解釋,一派事在必行,已成事實的模樣。
類比深圳灣不倫不類
這些「心戰」工夫雖然比梁振英時代的「亂來」、「蠻幹」好一點,但不管是「軟銷」還是「硬銷」,到目前為止不管是所謂護法還是林鄭還是特區政府都未能解除市民對一地兩檢安排的疑慮,沒法讓市民安心,甚至越來越擺出一副市民只是杞人憂天的倨傲姿態,實在令人不安及遺憾。
特區政府一再強調,一地兩檢安排在深圳灣口岸已實施多年,運作暢順,行之有效,沒有出過甚麼亂子,西九高鐵站採用同樣的模式也不會有問題。這個類比有點不倫不類。首先,深圳灣口岸位於深圳市範圍,但當中的香港口岸區完全由港方執法人員負責管理,實施的是香港法律,沒有把內地法律法規引入香港的司法管轄區內,也不會出現內地公安、邊防人員越境在港執法的情況,港人當然沒異議,疑慮也少。
西九高鐵站內的一地兩檢範圍卻位於香港市中心重要商業及住宅地段,由內地邊防及公安人員在這個範圍內執行內地的法律。究竟內地執法人員會在這個範圍執行哪些法律到現在還沒有任何清晰的說法,例如在這個內地執法的範圍內悼念劉曉波或六四是否會構成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拘捕及押上內地,特區政府官員到現在都不敢不願正面回應。這無形中在香港的司法管轄區打穿一個大洞,讓市民容易誤墮法網,市民怎能不感到憂慮不安呢?
此外,在香港市區核心商業地段設置內地邊檢設施,又由內地執法人員駐守變相令中港之間的邊境線模糊化,令兩地司法管轄區的界線變得不清不楚。不管對海外或內地旅客來說,這樣的安排大大減低了香港作為獨立司法區的形象,令香港變得跟內地其他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沒有多少分別。一旦這個印象不斷加深,一國兩制、50年不變這個基本方針固然逐步被淡化,香港的國際地位也將因此而削弱。由此可見,一地兩檢的壞影響相當顯著,甚至可能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害。
中港司法管轄權變模糊
前港督彭定康在1996年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國際社會評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否成功,是否表裏一致有多個重要標準(benchmarks),其中包括中港邊境線是否清晰明確,香港的司法管轄權是否完好無缺。西九高鐵站的一地兩檢安排正正把這兩方面都模糊化了,又搞混了中港兩地之間的清晰分界,由此帶來的長遠壞影響不容低估,市民怎麼可能放心呢?
當然,還有內地公安、國安及強力部門越境執法的問題。即使在未有一地兩檢把內地法律及執法人員延伸到香港以前,強力部門已一再在香港公開或半公開活動,越境帶走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李波及內地富商肖建華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未來若引入一地兩檢安排,等同合理化、合法化內地人員在港執法,他們會否因此越權在高鐵範圍外執法固然是疑問,強力部門、國安人員等將更肆無忌憚的在港活動。到時候他們不需花大量人力物力帶目標人物回深圳,只需把這些人帶到西九高鐵站就可名正言順正式拘捕再帶回內地。這可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有實質根據的擔心。
特區政府若果不能妥當解釋及紓解市民這些憂慮,怎可能要市民接受一地兩檢安排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