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間房戶無錢買奶粉 飲益力多頂替

板間房戶無錢買奶粉 飲益力多頂替

【本報訊】民社服務中心於2011年開始推行「糧友行動」,回收食物贈予基層,由深水埗起步,逐漸擴展至黃大仙、九龍城、屯門及油尖旺,至今共回收逾2,470公噸食物,累積近276萬人次受惠。項目主任黎妙玲表示,以往領取剩菜多是長者,近年登記的基層家庭數目增多,由前年佔整體三成增至近五成,反映貧窮戶越來越多。
「佢哋可以選擇壓縮嘅開支好少,租金係死錢,冇得慳,就算業主加租都唔敢搬,因為搬出去嘅租金會仲貴」。她曾探訪一家板間房戶,雪櫃放滿益力多,因為教會和社福機構派發的奶粉已用光,又沒錢再買,「佢(媽媽)就聽人講用『偏方』,以為益力多有少少營養,可以代替奶粉,補充番畀小朋友」。
根據資料,一斤菜芯批發價5年間上升逾五成,基層家庭食物開支負擔不輕,扶貧委員會「2015年貧窮住戶的開支模式」報告也顯示,食物佔貧窮戶每月開支逾三成,比例高於全港住戶。黎妙玲說,不少基層家庭申領食物援助,是為節省開支補貼子女學業,「父母覺得就算自己唔夠食,都要畀小朋友學習,否則佢哋永遠脫離唔到貧窮」。
社署現資助7間非政府機構營運食物銀行,為低收入人士提供最多8星期食物援助,但綜援戶不能申請,2009年至今累近25萬人次申領。黎妙玲認為未能反映真實所需,因政府只視食物回收為環保項目,未計及剩食的受助人數。她指糧友行動不設援助期限,對象也包括綜援戶,就是要發揮補漏拾遺作用,「用番社會資源去回應貧窮問題,亦希望做到防貧效果」。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