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中風不治 盡捐器官救7人

35歲女中風不治 盡捐器官救7人

【本報訊】大愛天使遺愛人間,盡捐器官令瀕死病人重生。伊利沙伯醫院一名35歲女病人上周五因中風離世,其家屬同意捐出死者肺部、心臟、肝臟、一對腎臟及一對眼角膜,最少7名病人受惠,其中心、肝和雙肺的移植手術在瑪麗醫院進行,一對腎臟則在伊院完成移植手術。
關注團體指,本港有逾2,000人等待器官移植,需要更多人支持器官捐贈,今年政府大力推動器官捐贈下仍未見數字上升,相信與鄧桂思事件有關。
伊利沙伯醫院表示,一名病人離世後,其家屬前日同意捐出該病人的肺、心臟、肝臟、一對腎臟及一對眼角膜,該院感謝病人及家屬對器官捐贈的支持。
據悉,該名女病人35歲,日前因中風離世;其捐出的心、肺及肝臟前日運往瑪麗醫院,為器官衰竭病人進行移植,當中接受肝移植病人60多歲、因乙型肝炎導致肝衰竭。至於一對腎臟則在伊院為兩名分別來自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需要長期洗肚的男病人進行移植。

鄧桂思事件或損捐贈意欲

醫管局數字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共進行31宗遺體腎臟移植,21宗遺體肝臟移植,8宗心臟移植及6宗肺移植個案;但至今仍有2,130人等候腎臟移植、85人等候肝臟移植、45人等候心臟移植、19人等候肺移植。
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聯席召集人雷兆輝表示,感謝捐贈者家人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作出器官捐贈決定,救活多名病人。
不過,雷兆輝指在政府大力推動器官捐贈下,今年首半年只有22宗遺體捐出器官個案,為去年全年45宗的一半,數字未見明顯上升,相信與5月鄧桂思事件有一定關係,「除咗有人退出器官捐贈卡,前線器官聯絡主任都話家人決定捐唔捐都有影響,不過係過渡性,6月已經好番好多」。
他補充,隨着醫學進步,以往難以救治的疾病如腦出血等,現時都能治療,令適合捐器官人數減少;而醫院逼爆醫護繁忙,也有可能未能察覺潛在捐贈者,加上有一半原本適合捐贈的人因家屬反對而未能成事,呼籲大眾支持器官捐贈之餘,最重要是向家人表達意願。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