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荔枝窩步道工程涉破壞重要保育地帶的生態,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濕地保育總監劉惠寧指,即使工程位處郊野公園範圍,一些小型工程毋須做法定環評,主要依靠漁護署把關,例如早前政府建議,在海下灣海岸公園興建遊客中心,主要是諮詢環保團體和村民等持份者,再將項目提交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討論便可。
港府早前建議在海下灣海岸公園興建遊客中心,工程造價1,900萬元。在2014年進行兩次公眾諮詢,收集海下村村民、教育團體及海下灣海岸公園使用者對設計及教育內容的意見。2016年2月獲得海岸公園委員會支持,項目設計圖在2017年3月再向海岸公園委員會匯報後,工程最快今年可展開。
外界難監察質素
劉惠寧指類似小型工程依靠漁護署監察,他留意到近年越來越多民政處推出的郊野工程,例如在郊野公園興建涼亭等,部門之間雖然有溝通,漁護署針對生態影響提供意見,但外界往往不了解詳情,難以監察工程質素。
漁護署回覆,擬於郊野公園範圍內進行的工程,均須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漁護署會向地政總署及倡議工程的部門提供意見,以盡量減低工程對郊野公園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今次在荔枝窩興建步道,署方已向北區民政事務處提供修建該步道意見,包括減低對生態的影響。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