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信毋須經驗 月薪1.8萬18歲仔墮暑期工陷阱 受僱借大耳窿

誤信毋須經驗 月薪1.8萬
18歲仔墮暑期工陷阱 受僱借大耳窿

【本報訊】踏入暑假是青少年找暑期工的旺季,亦是騙徒設下求職陷阱的時機。警方發現不法之徒以多種手法行騙,尤以毋須經驗及優厚薪金作招徠,其實是利用受害人借大耳窿,其中有大學畢業生被利誘到數間財務公司共借貸21萬元;亦有受害人被騙代買手機,結果交出身份證及信用卡,共損失95萬元。警方提醒求職者慎防受騙。
記者:翁鈺輝

警方新設24小時防騙熱線18222。翁鈺輝攝

警方指出,其中一宗求職騙案發生於今年6月24日,一名18歲青年在瀏覽社交媒體時,看到有人聘請全職或兼職,毋須經驗,月薪更高達18,000元。消息指該名青年為應屆DSE畢業生,他被該「筍工」吸引,於是相約對方於兩日後在元朗見面。其間騙徒要求青年向財務公司借貸10,000元,聲稱可以幫事主投資「越碌越大」,騙徒拿取貸款後即不知所終。事主事後報警,警方最終於本月11日在天水圍拘捕疑犯。

大學生被誘借貸21萬

另外,一名22歲大學畢業生亦於社交網站找工作,卻被騙徒以數萬元「酬金」利誘,到財務公司借錢,騙徒聲稱事後會為事主還錢。事主不虞有詐,到數間財務公司共借21萬元,結果騙徒得款後失蹤,事主需承擔所有債務。
根據警方數字,今年上半年的求職騙案有16宗,涉24名受害人損失33萬元;去年全年有29宗,涉及46人受害,共損失160萬元。警方指出,去年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宗求職騙案,涉及一名48歲受害人,事主於報紙看到廣告,應徵出機員代買手機,騙徒假稱找人出手機,每出一部機有1,000元酬金,但要求求職者交出身份證及信用卡。結果騙徒盜用事主個人資料,到財務公司借貸70多萬元,又碌卡20萬元,事主共損失95萬元。
警方分析指出,求職騙案涉及多種手法,包括假意聘請受害人,然後哄騙受害人以個人名義申請貸款或信用卡,並騙取受害人的全數貸款,令受害人承擔所有債務;又會巧立名目向受害人收取墊支費用,包括會員費、中介費及行政費等,或騙取求職者交出身份證、信用卡或出新手機,利用事主資料碌卡或網上購物。
另外,騙徒亦騙取受害人的銀行戶口號碼、身份證明文件或電話號碼等,以進行「洗黑錢」等非法活動;甚至以協助運貨賺取酬勞為名,利用受害人運送違禁品或毒品,令受害人負上刑責。
警方又表示,過去幾年本港罪案率趨下降,但詐騙案數字上升,其中電話騙案中,四成受害人是30歲以下年輕人;加上暑期是求職旺季,這些貼錢打工及被借用身份等的所謂暑期工陷阱重重,呼籲青少年要小心謹慎,尤其毋須技能,卻有優厚報酬的工作,更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