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地推出的節目《中國有嘻哈》大玩美國流行多時的Hip-Hop Battle,引起熱話。除了鬥Rap,美國近年興起一種叫「滿貫詩」(slam poetry)的「鬥詩」文化,更由最初只在酒吧的即興活動,發展成大型國際賽。這班新一代「詩人」,到底有何特別?
駐美記者:唐芷瑩 加州柏克萊市報道
古詩、新詩的創作和朗誦比賽聽得多,不過就演繹形式來說一直沒太大革新。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有愛詩之人開始在芝加哥、水牛城等地的酒吧和咖啡館發表個人新詩作品,題材圍繞政治和時事,與Rap文化一樣帶著濃厚控訴社會意味。為了讓觀眾投入其中,搞手邀請不同「詩人」背誦作品上台較勁,由台下觀眾評分,參加者由學生、大學教授到流浪漢都有。逐漸地,比賽主要評分準則的不是詩的修辭和內容質素,更多是表演的形式和觀察的反應,就算夾雜粗口都沒所謂。
三藩市灣區21至23日舉辦「國際青年滿貫詩節」,50多隊年輕參賽者來自五湖四海,作品涵蓋種族不公、反核戰、特朗普、上學壓力、青年自殺問題…...有些詩作配上DJ的打碟音樂演出,或加入預先排練好的舞台動作配合演繹,創意十足。其中兩個過重女孩手拖手演繹有關「飲食失調症」患者的心聲。
有人認為,這班樂在其中的表演者和評審只屬文學素人級數,稱不上詩人;也有人覺得,他們是向權威挑戰,形容這是場「詩民主化」的文學潮流運動。接觸滿貫詩創作兩年的18歲美國大學生Eddie,自信在《蘋果》的鏡頭前演繹一段花半年創作及排練的作品,道出同志族群心聲。他最初覺得,詩只是「有關花草樹木」。現在,「它不只成為我的一種情緒出口,亦讓我成為一個社會行動者,去尋求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