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救世軍公佈過去一年旗下家品店售出73萬件回收衣物,當中近半是全新的衣物,大部份來自公司樣本或存倉衣物,現時每日平均轉售2,000件。救世軍循環再用計劃助理總營運主任何志輝指,回收衣物再平價義賣,令物品有第二生命,今年內更擬開設網店,吸引更多港人上網在回收物品中「尋寶」。
半數是全新
救世軍在本港開設家品店逾半世紀,現時全港有16分店,出售服飾、鞋子、文具、玩具和家電等,售價是原價3至5折,如一對全新Nine West高跟鞋僅120元。何志輝指外間有時誤解店內出售全屬二手貨品,其實一半是全新貨,但部份人仍會卻步,「佢唔知物品之前邊個用過,印象上買二手嘢,驚俾人感覺自己買唔起」。
他強調回收二手物品會經篩選和消毒,剔除有衞生問題的物品,出售物品質素與新貨無異,很多貨品更是獨一無二,「嚟到我哋舖頭買嘢好似尋寶咁,你未入到嚟睇,其實唔知我哋舖頭有啲咩賣」。家品店在2015年至2016年度收益達2,300萬元,款項用於社會關懷服務。救世軍未來計劃推出網店,讓市民更方便購買,亦希望推出自家品牌貨品例如紙巾等。
消費者Dorothy去救世軍家品店購物有幾年,最初購買擺設和懷舊玩具,例如鐵製玩具車,較市面店舖便宜一半或以上。她憶述有次參加一個懷舊派對,要穿着70、80年代風格衣服,當時覺得為參加派對買新衣服很浪費,於是在家品店購買衣服。她形容在家品店購物猶如尋寶,「裏面有二手物品,我可能比較易搵到得意啲,出面買唔到物品」。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