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青少年曾遇求職陷阱

近五成青少年曾遇求職陷阱

【本報訊】每逢暑假都有大批青少年搵工賺外快,但一項調查就發現,46%有求職經驗的青少年曾遇過求職陷阱或勞工問題。不過,28%曾受騙的青少年事後並無報警跟進,機構估計青少年是怕麻煩而不作處理。零售業、教育服務業及電訊業都是求職陷阱重災區。

無簽合約難追欠薪

負責調查的職工盟在6月至7月期間訪問了382名15至29歲青少年,約90%受訪者有工作經驗。當中有43%人曾遇上層壓式騙局或被要求先交「入會費」。職工盟青年組註冊社工譚建忠指,「騙徒會要求受害人交幾千、甚至幾萬元入會費」。
譚建忠亦指,現時越來越多人透過朋友或在WhatsApp介紹工作,「部份青少年基於對朋友嘅信任,冇簽僱傭合約,僱主亦冇幫佢供強積金同買勞保」,因雙方無任何僱傭合約,求職者事後往往無法追討欠薪。
林小姐曾應徵健康食品銷售員,但面試時對方要她支付5,000元「入會」購買一個在家工作程式,聲稱用來紀錄她的工作計算報酬。林小姐拒絕後,對方轉而要求她「做佢下線」協助分銷,最後林小姐工作一個月,對方並無支付任何佣金。
另一名求職者梁小姐則透過勞工處找到一份文職工作,但應徵時對方要她先付3,000元報讀一個投資及保險課程。二人雖然受騙,但二人均指自己無實際金錢損失,最終沒有報警求助。
職工盟提醒青少年求職者要小心被誘騙進修,應徵前應先了解相關公司背景,並促請政府加強巡查。
■記者蕭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