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書展又開鑼。一年一度,很有行禮如儀的感覺,每年7月年輕人相約去掃平書、家長帶子女去買補充練習。除了過去有一年以「綠色書展」為題,和去年以「武俠小說」為題較令人耳目一新之外,近年的書展似乎都沒什麼個性,更談不上驚喜與驚艷。
書展成為散貨場,主辦單位就說這樣沒有不妥,因為只要市民用平價買到心頭好,那怕是二手書,也是好事。此言不差,但書展是不是還可以有比散貨場更重要的功能,譬如說讓人們來到書海裏,可以找到一種新視野、一個新角度、一個新心態,豈不美善?
可以嗎?
可是書展攤位擠迫,人嘛,又多又嘈又急,稍稍站着看一會兒,腳板都會被旁邊掃貨的篋輾過。這種環境,叫人怎樣能夠定下心神。凡要有所領悟,首先需要從慢、從簡,然而書展是搶呀、攻呀,除非趁有兩天深宵進場,否則並沒有從慢從簡的空間。人們只要走進去就像喪失靈魂,這邊廂寫着割喉大減價,那邊則是100元任選6本,附近還有幾條排隊人龍,實在很難靜靜地在書架上找到一本能夠和自己感應的「它」。對於目標不是掃平書的人,似乎去書店去圖書館還較穩妥。
就算今年的主題是旅遊,就算有旅遊作家分享,現場所見焦點仍是促銷中的旅遊指南。今年書展同期更附送運動展免費入場,雖然有點無厘頭但有小着數個場就更旺更趁墟,說到底這是主辦單位的一盤生意,談甚麼個性!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