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被閙鐘叫醒後就從銀座的酒店出發,去「壽司大」。可惜我們仍是來晚一步,「壽司大」五點才開門,但門口已經出現人龍,也只有它,會有人通宵來排隊等它開門。數一數,我們已是第三批客,起碼要等三個半小時。掙扎了幾分鐘,只好放棄,回酒店睡覺。
若非趕稿到一點多,才睡了一個多小時,我是會等的。
今年二月份我們來過一次,同樣住銀座,同樣三點起身,同樣苦候三個半小時,當時是冬天,坐下時我連熱茶都捧不起來,手指凍僵了。可是吃過那一次,覺得等待是值得的。食材新鮮當然是必然的,師傅對食材的運用才叫我驚嘆。其中一款牙帶魚壽司讓我拜服,真是藝高人膽大啊,誰會想到用牙帶魚來做壽司?牙帶魚的細骨都挑走後,只剩鬆酥的魚肉,魚肉組織細緻鮮香。師傅熱愛手上所有的食材,才會用心發掘它的特色,創造各種吃法。這也是日本人把每一樣最平凡的小事都做成經典的體現。所以這次再去,與其說是去吃壽司,不如說去拜會廚師。放棄了有些可惜。
願意花這麼長時間苦候的,都是真正對食物有要求的人,至少是真正想搞清楚壽司大值不值得如此苦候的人,我去過壽司大四次,那麼早,不會有香港人,更沒有中國人,反而以其他國家的遊客或日本其他地方的遊客為主。這次排在頭位的是個鬼妹,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