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出現病人接受器官移植及輸血後感染日本腦炎的罕見個案。一名5月初於瑪麗醫院接受換肺的病人,同月轉到葛量洪醫院留醫;直至本月6日接受輸血後,出現發燒及神志不清等病徵,昨日證實感染日本腦炎,情況危殆。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文獻沒有記載透過輸血或器官移植感染日本腦炎的病例,但理論上有風險,該局會進一步調查。
記者:陳沛冰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52歲病人5月10日入住瑪麗,因長期病患接受器官移植。他本月6日在葛量洪接受輸血後,出現發燒及神志不清,7月8日出現嚴重神志不清及抽搐,7月9日出現抽筋昏迷,7月14日轉往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接受進一步治療,目前情況危殆。
潛伏期留醫葛量洪
他的腦脊液和血清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日本腦炎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呈陽性反應。他的腦脊液樣本亦對日本腦炎病毒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顯示,他發病前整個潛伏期在葛量洪醫院留醫。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該院兩公里半徑範圍內據報沒有豬場。病人居於青衣,他的家居接觸至今沒有日本腦炎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
防護中心表示,日本腦炎主要經蚊傳播,海外有科學文獻顯示,其他類似黃病毒,輸血和器官移植也可能傳播日本腦炎病毒。按現階段掌握病人的臨床紀錄及接觸史,仍需繼續流行病學調查,以盡量確認感染源頭。
據悉,該名病人接受換肺,5月轉往葛量洪醫院,留醫期間沒有出院。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文獻沒有記載有病人透過輸血或器官移植感染日本腦炎,但紀錄中有病人透過輸血及器官移植感染登革熱或西尼羅河病毒。
他指日本腦炎病發的人,病毒在血液內數量低,存在時間短,但理論上可透過輸血感染。病毒一般走進人體淋巴,引致發燒等病徵,也可透過血液走到不同器官;用於移植的器官理論上有可能傳播日本腦炎病毒,但也要視乎器官內病毒數量多少,不同器官的情況不同。現時器官移植有多項檢查指標,如病人血液有否肝炎病毒,但一般不會測試有否日本腦炎病毒。
他指病人於葛量洪留醫期間病情反覆,輸血前也曾發燒,暫時難確定日本腦炎病發時間,醫管局需詳細調查病人感染途徑,包括翻查捐血者及捐肺病人紀錄等。所有公立醫院每周有滅蚊,也需調查病人是否被蚊叮咬而感染。
據悉,醫管局會調查病人輸血及接受器官移植期間的血液處理情況,化驗血液是否被日本腦炎病毒污染。該局也會翻查捐肺者是否仍有血液樣本留下以化驗。紅十字會已知悉事件。病人除了驗出有日本腦炎抗體,也對日本腦炎病毒呈陽性反應,有可能是近期才感染。食環署今日會於醫院兩公里範圍內全面滅蚊。今年至今本港錄得3宗日本腦炎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