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量關稅陷分歧 會後記者會取消中美經濟對話不歡而散

鋼鐵產量關稅陷分歧 會後記者會取消
中美經濟對話不歡而散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會晤,推出「百日計劃」,外界視為中美貿易正常發展的起點。但隨着前天全面經濟對話會議結束後,兩國貿易關係再起暗湧。兩國官員會議後罕有取消會後的記者會,不歡而散,未有達成任何具體政策。消息指,「中國拒絕大部份對美國重要的雙邊貿易建議,包括中國削減鋼鐵生產、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及減少關稅等」。

中美經濟對話舉行前,副總理汪洋與美國財長姆欽會見記者,惟兩國最終未能解決貿易分歧。
路透社

美國商務部羅斯在經濟對話開始前,已嚴厲批評中國在美國取得3,470億美元(約27,101億港元)貿易順差,他說:「如果這是自由市場的結果,我們會理解,但實情並不如此,我們需要平衡雙方的貿易及投資關係。」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則暗向美國警告,指中美不能在貿易上走向對抗,認為中美經濟對話不能一次過解決問題。在雙方互不相讓下展開會議,會議後雙方先後取消記者會,亦沒有發佈聯合聲明稿或具體行動計劃,雙方官方亦沒有解釋取消原因。

華鋼鐵產能過剩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雙方坦誠交流,但在會議上雙方有重大分歧。美國在會上希望中國批准美國企業在華發展、中國削減鋼鐵生產、削減關稅、減少對國企資助等,但中國將有關建議拒絕。中方向美提出放寬對中國民用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同樣未獲接納。美國財長姆欽事後僅以簡短聲明回應,指「中國已經得悉美國致力消除貿易逆差,雙方會繼續合作」。新華社則指,雙方同意圍繞宏觀經濟和金融、貿易、投資、全球經濟治理等方面展開一年合作,但同樣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政策。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透露,雙方在會上有提及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指雙方的共識是問題由於全球經濟疲軟所致,需要全球共同應對。

十九大前態度強硬

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的貿易政策的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認為,兩國的本土化政策令雙方的貿易關係陷入衝突。
他認為特朗普政府在延遲醫改法案及稅制改革後,急於轉移目標到本土經濟。中國年底將舉行十九大,領導層有所改動,更加不會示弱,因此雙方在外交上都沒有退讓空間,導致會議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美國去年貿易逆差創4年來新高。今年4月,特朗普及習近平達成百日計劃,旨在削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在計劃下,中國已恢復美國牛肉進口,承諾購美國液化天然氣。百日計劃7月16日到期,雙方本期望今次全面經濟對話會議能增強貿易關係。
路透社/《華盛頓日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