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改革無果「但總要有人站出來」

嘆改革無果「但總要有人站出來」

【裁決前專訪】
【本報訊】「7月20號無論結果係點,係一個好嘅時間畀自己靜一靜。」馮敬恩在裁決前接受專訪,坦言感覺緊張和「好不安」,猶如倒數生命終結,難免擔心入獄。回顧校委會及副校任命風波,經歷遞信、硬闖、洩密、圍堵、聯署等,紛紛擾擾但爭取改革仍無果,馮直言感到失望洩氣,最灰心是目睹戰友喪失希望,「喺雨傘(運動)、喺香港民主政制失落咗一次,去到大學裏面嘅管治,去爭取嘅時候亦都唔成功」。
過去一年受官司纏擾,馮表示因參與學生會或關心社會而招致這後果,「呢個代價係高嘅」。但他認為總要有人站出來推動變革,「例如我哋今日享受緊一啲自由同有限度嘅民主,可能係以前嘅人爭取返嚟嘅」。馮憶及當初競選學生會時已表示有被捕的準備,如今可謂「實踐選舉承諾」。

港大學生於去年1月26日包圍校委會會場,促回應改革訴求。

無悔披露會議內容闖會場

前年7月港大學生闖入校委會會議場地要求對話,創下歷史性一幕。馮指雖然學生行動較為進取,但歸根究底是希望對話,他深信一些比較親建制的校委同樣是為大學好,彼此有可能真誠溝通,「呢場所謂守護港大嘅戰役,其實唔係建制同泛民之爭,而係pro HKU同against HKU之爭」。
馮指當時行動方向由學生會與同學商討得出,原本設想促成城市論壇式對話,可惜未能成事,輿論焦點亦錯放於衝擊行為。倘整場運動重來一次,馮指部份行為他未必會做,但披露校委會會議內容及嘗試闖入會場對話,他不會改變原有決定。
風波過後,校委會僅通過一項改良建議,馮坦言不想散播失敗情緒,但確實感到失望和灰心,「對於我嚟講最灰心嗰個位,係睇到好多同我一齊去參與喺呢個campaign裏面嘅人,本身都可能經歷過雨傘,曾經佢哋嘅眼神係好有希望,可能喺雨傘、喺香港民主政制失落咗一次,去到大學裏面嘅管治,去爭取嘅時候亦都唔成功,睇到佢哋以前係好有希望嘅一班人,但最後大家都會好洩氣」。

表明不再高度參與港政治

他指運動亦非毫無成果,至少提升了社會對大學管治的關注,但對於如何繼續推動改革,馮亦興嘆:「我都唔知有啲乜可以做。」他提出應努力維持關注度,例如預期將舉行立法會補選,屆時可質詢參選人對大學管治的立場,另外應向未來的大學新生做好傳承。
受訪前幾天,馮敬恩正式完成本科學業,港大生涯即將劃上句號。來年他將會負笈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台灣以及香港的殖民地經驗。
他自言理想是當中學老師,惟刑事案底令他難以當上日校教師,他希望潛心學習提升自己,「若大家覺得我個學術背景好好,學生學術上一定會有好好嘅裨益,咁唔會因為我過去嘅政治參與而否定我呢個人」。
繼續學業的同時,馮表明不再高度參與香港政治。他透露曾受邀加入議政組織,但因應家人和愛人的意見而沒加入,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涉足政黨和選舉工作。至於選舉時會否為別人站台,他笑言:「呢個要睇吓,因為我都站錯過一次台。」
■記者勞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