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日是大暑,為全年最熱的節氣,代表已踏入夏季最炎熱及多雨的日子。雖然辦公室一族多處於室內冷氣空間,但中醫師指出,在大暑的日子也要預防暑熱、暑濕來襲,建議飲食清淡,即以清為補,合適食材如綠豆、苦瓜、百合、西瓜、赤小豆及薏米等,可補氣清暑及健脾養胃,推介「瓜果消暑飲」有助生津止渴;如有中暑症狀可飲用「急救消暑茶」清除暑熱。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許素宜表示,中醫會將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多見於烈日下暴曬,加上缺乏飲水,令暑熱留在身體無法散走,臨床上有病人踩單車或參與宿營活動後,出現發燒、頭痛頭暈、煩躁、舌紅等中陽暑症狀。戶外工作如建築工人也是陽暑高危族。臨床會處方香薷、黨參等中藥作治療,以解暑益氣生津、清心開竅。
許指,炎夏暴曬後又不停進出冷氣地方,平時又愛吃生冷食物,其間不慎受寒濕之邪影響,隨時可致中「陰暑」,即有暑濕,意指暑熱夾雜了寒濕之邪,尤其寒底如平日怕凍的人,比較容易中陰暑,可引致頭重、易攰、腹瀉及無胃口等症狀,建議暴曬後,宜先抹乾汗水,保持身體乾爽,才進入商場等冷氣地方,並穿上薄外套作保護。若當日飲食過度生冷,不停飲凍飲又食雪糕,晚上可煲生薑紅糖茶飲用驅寒,提防暑濕入侵或寒濕引起感冒。中醫治療陰暑以祛暑解表、化濕和中為主,常用中藥如香薷、白扁豆及藿香等。另外,常捱夜致睡眠不足、嗜辣食等燥熱人士,相對易中暑。
戶外活動前夕宜飲冬瓜水
踏入大暑,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應避開猛烈陽光或正午時分,可選擇在清晨、傍晚時間運動。許稱,大暑飲食關鍵為清淡,可吃綠豆、苦瓜、百合、黃瓜、豆芽、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材,其中苦瓜可消暑熱但偏涼,建議加蒜茸或薑絲炒苦瓜,幫助去除苦寒,釀苦瓜亦可。寒底人士即容易感冒、怕凍、腹瀉宜吃絲瓜、蓮藕、老黃瓜及節瓜消暑,每星期可吃一至兩次。但不建議一般人每日也吃西瓜,以免令體質變寒性,每星期最多吃一至兩次,每次約兩片,若進食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便要停。如怕西瓜寒涼,吃雪梨也可清熱或煲飲雪梨蘋果水,煲竹蔗茅根馬蹄水有清熱降火功效。
要提防戶外活動中暑,許建議前一晚可用半斤連皮冬瓜、一張荷葉及一至兩片薑,連同1.5公升水,煲半小時炮製「冬瓜荷葉水」,可清熱消暑利濕。另外,推介「瓜果消暑飲」,即以西瓜、冬瓜及生薏米同煲,有生津止渴、利尿祛濕功效,此飲性質平和適合一般人飲用,但孕婦及女性來經期間不宜。
不慎中暑,可用香薷、藿香、甘草等中藥,煲「急救消暑茶」飲用,有助清暑熱、生津利濕,有中暑症狀如頭重、四肢無力、發燒及口乾等,可連續飲用3天。其間要避免飲太多凍飲、過量吃生冷及燥熱食物。中暑後宜處於空氣流通的陰涼環境,若狂吹冷氣或直吹風扇或會致感冒。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