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富生活:淡紅色之銀主盤 - 郭釗

Hea富生活:淡紅色之銀主盤 - 郭釗

近日有言論提到,豪宅銀主盤的出現,屬樓市即將下跌甚至插水的先兆,對有樓揸手的人來說,大凶也。
今年上半年,住宅市場錄得至少31宗銀主盤買賣成交,並以1,000萬元或以上的物業佔多數,至少錄15宗,佔48.4%。
天價巨額銀主盤重現市場,九龍塘牛津道一號一幢洋房,實用約4,908方呎,市傳成交價約2億,牛津道另一幢洋房,實用約5,140方呎,銀主亦叫價2.6億元放售。

商廈銀主盤的佔比亦不少,4月份我在荔枝角區尋找寫字樓自用,睇中一個近地鐵站的翻新工廈,面積3,300呎,經紀叫我試4,000元一呎,因買銀主盤要查核的事項較多,如單位出售原因、有否向多間財務公司承造按揭而被「釘契」、有否僭建等,還未搞清楚,便收到消息單位以呎價3,500元現金成交。市區3,000呎地方不用1,200萬,實在冇得輸,只怪自己及所用經紀經驗不足。

港買家講求穩陣

我想說的是,大價銀主盤業主大部份是內地人,部份內地人做生意極進取,沒風險意識又愛面子,他們與普遍香港人的心態不同,上一輩香港人多數克勤克儉累積財富,他們見過股災,1997至2003年一街銀主盤,業主燒炭跳樓破產乜都有,投資方針當然量力而為。
內地人在20、30年前大多一窮二白,擁有冰箱彩電已是身份象徵。時至今天,中國帶領環球經濟,個個都話要要衝出世界,超英趕美,最有能力或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一群,早已進軍海外物業市場,身家十世食唔完。
能力普通的一群,在廿年間暴富,沒可能不做超大槓桿,大上大落實屬平常,買香港物業一倍槓桿,對他們來說根本是小兒科,輸了也不痛不癢。

銀主盤承接者大多數是有實力的香港資深投資者,大價銀主盤易手,只會汰弱留強。
香港近年無論文化、市場、傳媒都一步步被染紅,連《壹週刊》都易手,總編輯一句:「等於賣員工落妓寨」實為妙絕的比喻,民主黎也尚且如此,代表這真是不能逆轉的無奈現實。所以看問題也要加上淡淡的紅色元素,才不會被數據及以往的經驗誤導。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