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劉曉波堅持的才是歷史潮流 - 盧峯

蘋論:劉曉波堅持的才是歷史潮流 - 盧峯

官話特別是官媒的說話有的時候真是比「粗口」、髒話更難聽,更令人反感。
劉曉波先生逝世後,一級官媒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緊遵北京當權者封鎖一切相關消息當沒事發生的指示,向來愛鬥爭鬥嘴的《環球時報》則仍禁不住要來個冷嘲熱諷,不但把坑死劉曉波的罪行推得一乾二淨,不但振振有詞的堅持拘捕、監禁劉曉波做法有理,還無恥的一再批評劉曉波自己做了「被西方帶入歧途的犧牲品」,是在西方勢力支持下對抗國家主流,從而決定了他人生的悲劇。官媒又說,劉曉波先生從一開始就看錯了時代潮流,誤識了中國方向,從而一生做了西方力量試圖撬動中國的槓桿。

官媒對劉污衊迹近無知

大底對官媒寫手來說,今次批評劉曉波先生的力度已不算厲害,可這樣的批評依然是對劉曉波的侮辱及污衊,並反映官媒對中國近現代史以至中共黨史的無知已迹近無知的地步。
劉曉波先生是文革十年浩劫後首批進大學的國家精英,作為年輕學者他很快就嶄露頭角,有能力挑戰前輩學者李澤厚的理論。到八十年代末他到美國交流訪問,在當時來說不是尖子精英根本沒有這機會。可八九民運學生、市民要求民主、人權、自由的呼聲一響起,劉曉波就迅速趕回北京,貢獻他的一分力。他回國後不是亂搞亂撞火上加油把運動帶向更亂更失控的境地,而是努力當政權跟人民、學生的溝通對話橋樑,盡力把雙方距離拉近,希望局勢從混亂走向穩定,讓運動可以產生積極作用而不會悲劇收場。
此後的二十年,他雖然一再被當權者打壓拘捕,捱盡當權者的鐵拳。但劉曉波堅持的仍是透過「漸進、和平、有序、可控」的方式推動中國政治改革,沒有走向暴力,沒有煽動甚麼非法或暴力行動。就如他在《我的自辯》所言:「我反對獨裁化或壟斷化的執政方式,並不是煽動顛覆現政權,換言之,反對並不等於顛覆。」劉先生的要求及行動根本不是要撬動中國或令中國變得不穩失控,而是想中國的改革走得平衡安穩,可以令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並行,兩條腿走路。這有甚麼錯呢?怎麼能把他說成西方勢力的工具呢?

知識分子議政乃歷史潮流

至於說劉先生看錯時代潮流,誤識中國的方向更是荒謬。太遠的不說,從百多年前的革命、維新運動開始,中國知識分子、政治精英想的就是建立民國,讓國家的事由天下公議,腐朽專權如晚清王朝雖不情願也不得不回應這樣的訴求,要答應籌辦議會。而自辛亥革命以來,多少中國的年輕人、政治人物、知識分子、工人領袖捨棄優遇的生活,拋下學業事業甚至捨棄生命,爭取的也是民主、自由、人權、尊嚴等價值。劉曉波先生堅持的正是這些百年來國人一直奮鬥的價值,承繼的正是這股歷史潮流。若果劉曉波是看錯時代與歷史潮流,那從譚嗣同、孫中山到魯迅等一代代中國精英都錯了。
官媒又說,他是西方力量撬動中國的槓桿,這頂帽子真要扣的話最該扣在中共自己的頭上。中國共產黨師承蘇共,成立的時候活脫脫是蘇共及共產國際的傀儡,它的目標就是要撬動中國的政治、社會經濟制度,就是要作為蘇聯的工具顛覆中國。若按官媒的原則,中共老祖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才真正是西方勢力的工具,才真正在顛覆中國,他實際罵的是自己的老祖宗啊!
官媒對劉曉波先生的無恥無知批評只會丟人現眼,人民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昨天晚上,世界不同地方包括香港都有人在海邊河邊的公眾空間擺放一張空凳,以此悼念上周四過世的劉曉波先生。不同國籍、種族、語言的人悼念劉先生,因為他堅持的是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他秉持的是良心。直到去世的一刻,他的心仍只有慈悲,沒有怨恨。當然,這些高崇的情操,北京當權者及他們的爪牙是不會明白的。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