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奇聞 - 馮睎乾

金融科技奇聞 - 馮睎乾

同Paul許久沒見,是夕重逢,可喜仍有侃不完的話題。晚飯後換個地方,在風雨中談到夜深,那光景就像年少時,我們握着電話筒,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到月落參橫,中間這麼多年,恍惚是一場夢。往事沒怎麼提,聽Paul一夕話,倒學了不少科技新知,尤其是他最擅長的Blockchain,即區塊鏈。一般人只知道區塊鏈用於比特幣,但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呢?這其實是一種數據分佈技術,近年已成金融界「顯學」。舉個例:銀行怎防止客戶重複抵押呢?當然,各大銀行可組建中央數據庫,但又會冒上洩漏內部資料的風險。區塊鏈正好完美解決這問題,它一方面加密資料,讓銀行安全分享抵押品訊息,另一方面又能快速找出重複抵押,防止欺詐。Paul相信,區塊鏈將會像數碼證書一樣,無所不在,而消費者卻日用而不知。
Paul負責公司的大中華FinTech業務,我於是問他微信那類電子支付,會否嚴重洩漏個人私隱?他叫我放心好了,有沒有什麼支付寶,你的資料也早已捲進大數據的漩渦。分析個人資料的方法五花八門,例如用戶什麼時候給手機充電,也是有意義的數據,大陸有銀行會參考你的充電時間,評估信用等級,若你在電力只餘10%時才充電,那反映你紀律不強,借貸風險較大,因此利息也要調高。(翌日起床,我第一件事就給手機充電,有備無患。)我又問他現時AI的技術,能否模仿名作家寫作,我想複製張愛玲可以嗎?他說應該可以,現在AI已常常代筆寫作,只是並非模仿文學家,而是有錢佬:大行AI寫很多分析股市的文章,電郵給各大公司,收電郵的也是AI,它們會根據報告自動落盤買賣。我問分析準嗎?Paul哈哈一笑:「股票買賣是自我實現預言,怎會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