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食養東西】
夜半耳鳴困擾不少人,透過中醫的防治保養可有效緩解症狀。導致耳鳴的因素可能是頭部耳部受創令到內耳神經受損所致,也可以是環境氣壓急速轉變所致,更可以是神經性的如偏頭痛所致。不過一般來說,有耳鳴的男比女多,年長的比年幼的多。
中醫師林宗冠解釋,「耳鳴分急性和慢性原因,慢性原因通常都是虛損所導致,例如老人家的肝腎虛損。急性的情況是感冒或者是肝火旺,或者是痰濕內瘟。」急性所見都是實證居多。「急性感冒過後最常見的,是伴隨頭暈和耳鳴,也有小部份是頸不舒服及有耳鳴的情況,感冒時可能會覺得耳有閉塞,聽不到聲音和耳鳴,一般治療完感冒就會紓緩。亦有患者耳鳴和耳聾會持續,向我們求醫 ,有病者其實是暈眩為主,治暈眩時耳鳴也會有所減輕,似乎兩者互相影響。」
林醫師續稱:「若是痰濕閉竅的情況,會令局部經絡閉阻,所以會開中藥祛除痰濕,或會用針灸通經絡,可開竅的石菖蒲,引經向上的葛根、蔓荊子都是常用的。」石菖蒲透過開竅寧神化痰濕治耳鳴,而蔓荊子則治外感頭痛頭暈之餘亦治耳鳴。當然,因外傷而急性耳鳴的也有,輕則如搭升降機時氣壓變化所致,重則是交通意外撞車等等。
穴位按摩紓緩耳鳴
「至於慢性耳鳴,病人是公公、婆婆比較多,由於聽力不斷退化,耳鳴的症狀隨之增加,但他們一般不會發現這種情況,好像習慣了。」然而身體越來越差,耳鳴情況加劇影響到睡眠質素,就會向醫師主動求醫。「一般慢性耳鳴分兩種類型,一種是肝腎不足,年紀大會腎水衰竭,不能滋養肝臟,令耳的竅絡失養,聽力減退而耳鳴情況加重。另一種情況可能是中氣不足,大病後不能開竅於耳(則聽力減退)會出現耳鳴的情況。這通常跟年齡有關,一般肝腎不足多見於老人家,中年人雖會有肝腎不足,但中氣虛的情況會較多見,中年人的先天之本沒理由這麼快用完。」林醫師謂:「補肝腎的中藥例如有杜仲、巴戟、菟絲子、女貞子。方劑一般會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補氣就用補中益氣湯等。」除了中藥,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治耳鳴。醫師指同時按揉耳朵前凹陷的位置,可以紓緩耳鳴的情況,因為耳門、聽宮、聽會三個穴位都集中在那裏。另外醫師示範以手指彈後枕的「鳴天鼓」方法,對防治耳鳴也有幫助,「因有點像打鼓那樣,所以叫作鳴天鼓。」
穴位按摩治耳鳴
A.耳門
位置:聽宮上0.5寸凹陷處
功效:
開耳竅,泄熱活絡
主治:
耳鳴、耳聾、暈眩、齒痛
B.聽宮
位置:
耳屏前下頷骨後,張口時的凹陷處
功效:
開耳竅、寧神志
主治:
耳聾、耳鳴、齒痛
C.聽會
位置:
聽宮下凹陷處
功效:
按下能使聽覺得以聚會,所以叫耳會
主治:
耳鳴、耳聾、耳內疼痛
隨證用藥:
補肝腎:
鳴天鼓防治耳鳴:
記者:陳以恒
攝影:周芝瑩、伍慶泉
編輯:馮秀珍
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